您的位置:首頁

春日養生有五少,牢記照做身體好

春日是養生的好時節,人們的生活習性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特別要注意以下“五少”。

少生氣

春日肝氣生髮,肝主怒,所以很多人會在春季出現火氣漸長、爆發指數增加的情況。因此,春天應少生氣,注意調節情緒,保持心情平和。此外,還應做到開朗豁達,以使肝木堅實,肝氣順達,可多聽笑話,多看喜劇,或到近郊、風景區去春遊,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鬱滯疏散。

少吃酸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因肝在五行屬木,肝木克脾土,所以開春以後要多注意脾胃的保養,應少吃具有收斂作用的酸味食品,如酸棗、梅子、檸檬、鳳梨等,可多吃甜食,如大棗、山藥、桂圓、地瓜、南瓜、柿餅和草莓等,以補益脾土。

少滋陰

中醫認為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免受外界侵襲。正如《內經》所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在春季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薑、蔥、土豆、韭菜、紅茶等,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抗病的能力。

少瀉火

春季,不少人常發口角炎、口腔炎等“上火”的症狀,可多吃薺菜、馬齒莧等清熱解毒的蔬菜,切忌亂用瀉火的藥。

少睡早起

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導致大腦缺氧,容易犯困。但一困就睡,反而更疲憊,對健康不利。《黃帝內經》提到“夜臥早起”,就是說春季可以稍晚些睡(晚11點),但要早起(早6點半),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髮,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