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內痔怎麼檢查,準確判斷

內痔是中醫病名,從中醫上講引起內痔的主要原因是風傷腸絡、濕熱下注、脾虛氣陷。多發病于中年人,從飲食上說,內痔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過食辛辣醇酒厚味,其實婦女生育過多、腹腔症瘕,致血行不暢,血液淤積等也會造成內痔。那怎樣判斷是否是內痔呢?

診斷內痔還可依據常規檢查包括:肛門觸診、肛門視診、直腸指診和肛門鏡檢查。一、肛門視診首先應查看肛門周圍有無血、膿、糞便、粘液、腫塊及瘺管外口等,以便判斷病變性質。如肛門周圍有無內痔、息肉脫出,有否外痔、瘺管外口及濕疹等。然後囑病人象解大便便一樣下掙,醫生用雙手的食、中指將肛門輕輕地自然向兩邊分開,使肛門外翻,觀察有無病變,如內痔位置,數目,大小,色澤,有無出血點,有無肛裂等情況或用特製的玻璃吸肛器將內痔吸出檢查,這種視診對診斷肛裂及環狀痔,有時比肛門鏡檢查更為確切。

二、肛門觸診要觸摸肛門周圍皮膚溫度,彈性是否正常,在病變情況下,如肛癰可觸到肛門周圍腫脹,皮膚灼熱,腫塊呈漫腫,平坦,軟陷及質地硬度等,中央是否有應指感等,如肛瘺是否可觸及條索狀硬結,外口距肛門長度,大小,深度等。

臨床表現

內痔多發于成年人,初發常以無痛性便血為主要症狀,血液與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時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間歇性,每因飲酒、過勞、便秘或腹瀉時使便血復發和加重。出血嚴重時可引起貧血。肛查時見齒線上粘膜呈半球狀隆起,色鮮紅、暗紅或灰白。隨著痔核增大,在排便時或咳嗽時可脫出肛外,若不及時回納,可形成內痔嵌頓,並有分泌物溢出,肛門墜脹;根據病情輕重程度不同,可分為三期:

1.Ⅰ期:痔核較小,如黃豆或蠶豆大,色鮮紅,質柔軟,不脫出肛外,大便帶血或滴血。

2.Ⅱ期:痔核較大,形似紅棗,色暗紅,大便時脫出肛外,便後能自行還納,大便滴血較多或射血一線如箭。

3.Ⅲ期:痔核更大,如雞蛋或更大,色灰白,大便時或行走時脫出肛外,不能自行還納,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則呈噴射狀,痔核脫出後如不儘快還納,則易嵌頓而絞窄腫脹、糜爛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