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什麼是回避型人格障礙呢

回避性人格障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疾病,通常會表現出行為退縮,心理自卑或者是面對任何的挑戰事情總是採取回避態度,無能力應付的現象,而引發這種回避型人格障礙可能與家庭教育,生長環境有很大關係。

1、生物學因素: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礙的個體出生時就表現了難以撫慰的脾氣或人格特徵;對社會中的負面情感刺激高度敏感的兒童易於患上這種障礙。

2、家庭教養環境因素: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礙的個體認為其父母對自己更加厭惡,使自己有更多的罪惡感,對自己缺乏適當的感情。

3、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記憶力、性格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4、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作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自己。有人發現,性格較內向的人,多願意接受別人的低評價而不願接受別人的高評價;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也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這樣越比越洩氣,越比越自卑。

5、當每個人面臨一種新局面時,首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有的人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於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回饋作用,影響到以後的行為,這樣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