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為什麼說話不清楚

孩子稍微大一些說話不清楚,應該是口齒不清,這種是兒童言語發育中一種不良的現象,不過在經過一些及時糾正的方法後是可以改善的,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清楚呢!

1-2歲是寶寶的學語期,從牙牙學語開始到詞彙量逐漸增多,許多4歲以前的孩子都存在發音不清楚的問題。原因有很多,其中病理性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唇裂、齶裂、舌系帶過短、牙齒缺失或畸形、大腦發育障礙、聽力受損等。

有不少家長把寶寶發音不清楚歸結為舌系帶過短,只要孩子稍有說話不清楚的表現就帶孩子到醫院要求割舌系帶。其實這種想法是十分片面的,舌系帶過短固然是發音不清、吐字不正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因素,它一般只影響孩子某些字的發音不准,對整個發音過程不起主要作用。

一般來說,新生兒的舌系帶是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的,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向舌根部退縮,正常兒童一歲到兩歲後舌尖才逐漸遠離舌系帶,只有部分發育不正常的兒童會出現舌系帶過短。所以,嬰兒時期舌系帶多呈緊張狀態,這是暫時的生理性現象,隨著年齡增長和乳牙的萌出,舌系帶的附著會逐漸向口底下移,逐漸變得單薄而鬆弛,舌的活動度也會變得更加靈活。

3-4歲的孩子詞彙量越來越多,他們很想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而他們剛剛學會說話不久,大腦的語言中樞和發聲器官尚不成熟,特別是一些複雜的音,常常有發音不准的現象。另外,如果孩子出生後一直聽著方言長大,或者孩子周圍的成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也會影響孩子普通話的發音。

孩子的發音與聽覺功能、語言環境、智慧發育、發音程度等因素都有關,這些因素一般4到8周歲逐步完善,因此,對嬰幼兒發音不准不必過度擔心,小兒有一定的自我糾正能力,會逐漸吐字清楚,部分正常兒童要到入學後通過學習才能完全糾正過來。如果孩子確實存在病理性的問題,那麼通過針對性的治療應該也可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