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如何治療心理創傷?這些方法均很有效

一些外部的事件會對個人造成心理創傷,導致人出現心理問題,這時候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消除過去受到的傷痕,幫助患者認清自我,調節自己的情緒,接受專業的心理療法。

一、省察過去的傷痕

首先,我們應當學習不再把手指指向別人,認為都是別人害我們變成今天的境況。心靈治療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自我省察”,瞭解自己在成長歷程中曾發生的事,並用現在的眼光去檢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使一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情緒過激”反應,通常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有關。

人要學習用現在的、較成熟的、更客觀的立場審視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親曾對你很絕情,試著用新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會瞭解原來父親也是不得已的,或是他只不過是不小心講了一句話,對你的傷害卻是那麼真實、那麼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則很難從中跳脫出來。縱使父親對你的傷害是有意的,心靈探索與醫治也能減輕傷害,説明你接受別人的缺點,學習設身處地,看到父親那樣做的理由,進而饒恕他。孩子的承受力不夠,遭遇一些事情時,有時會造成很深的傷害,但我們若能以成人的眼光追溯當時的情況,傷口也就沒那麼大了,這也是為什麼回顧心理歷程很重要。

二、瞭解自我防衛的三種型態

人際互動時,有三種自我防衛的型態,瞭解這三種型態,分析自己屬於哪一種,然後清楚地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第一種是“討好型”,以“討好人”來保護自己。這種人總是笑嘻嘻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甜言蜜語,主動上前和人握手、打招呼,用“只要我乖,人就愛我”的內在誓言,希望天下所有人都愛他。但若是一直採用同一種方式面對問題而沒有彈性時,就會出現狀況。每個人應該不斷成長,學習用更成熟的心態與方法去解決問題。

第二種是“攻擊型”,在人還沒有指責他之前,先兇狠的指責別人,與每個人保持距離。用這種方法可以隱藏自己的軟弱,不輕易被人刺傷,但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因為他內心其實很需要愛,卻用攻擊的態度拒人於千里之外。

三、寫情緒日記能更瞭解自己

除了瞭解上述基本的心理防衛方式之外,我們還可以多看書,多聽有關人際、心理的演講,也可借情緒日記與生命線分析,更深入瞭解自己的情緒及與他人之間的心理互動。嘗試寫“情緒日記”,仔細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會讓你有情緒過激的反應,把這類事情記錄下來,對於自己的成長、心理複建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