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中風的預警信號你知道嗎

老年人是中風的高發人群,有時候中風前的一些身體預警信號不被重視就會很容易造成癱瘓等追悔莫及的的事情,可是哪些身體變化說明自己已經被中風悄悄盯上了呢?

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蘇明教授介紹,卒中也就是俗稱的“中風”,我國每年新發卒中病例約250萬例。由於致殘率高,卒中存活者中約3/4喪失勞動能力,其中重度致殘者約占40%。臨床上將卒中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前者占87%。發生缺血性卒中時,一般癥狀較為平緩,絕大多數病人意識清醒,僅僅表現為言語困難、肢體麻木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延誤就醫。

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由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腦中風又稱腦梗塞,占中風的70%-80%。在腦血管病猝死事件中,腦梗塞占80%。突然發生腦梗塞,會使患者致死、致殘,大多數家屬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但是專家認為,腦梗塞病人大多有腦血管狹窄的基礎病變,如果能提前通過超聲或血管造影發現腦血管狹窄,及時疏通血管,就能預防突發腦梗塞。

研究發現中風常見預兆依次為:

(1)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

(2)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

(3)暫時性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4)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

(5)與平時不同的頭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暈倒。

(7)短暫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

(8)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

(9)噁心嘔吐或血壓波動。

(10)整天昏昏欲睡,處於嗜睡狀態。

(11)一側或某一側肢體不自主地抽動。

(12)雙眼突感一時看不清眼前出現的事物。

張蘇明指出,中風並不是突如其來的。約有1/3的卒中發病前會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通常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不超過24小時,也叫“小中風”。不過,大量患者對“小中風”完全不瞭解。“小中風”的徵兆包括一側顏面、手臂或腿部突然麻木或無力;突然出現言語或理解障礙;突然出現單眼或雙眼視物障礙;突然出現行走困難、眩暈或平衡困難;突然出現不明原因嚴重頭痛。

如果患者出現“小中風”即就醫,可有效降低卒中發作的風險。尤其是高血壓等腦血管病重點人群,需要學會識別並確認這些卒中即將發生的警示信號,一旦發覺須及時送到醫院診治。

專家認為,對於有上述癥狀的病人,應首先做頸部超聲檢查、CT掃描或核磁共振,如這些檢查提示有腦血管狹窄,則應進一步進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因為目前全腦血管造影是診斷腦動脈狹窄的金標準。腦血管造影能夠提供其他檢查方法無可比擬的高度清晰的血管圖像,可測量狹窄程度,並結合臨床表現,以決定如何治療。

在腦血管內置入支架是國際上近幾年興起的一項微創技術,將一根極細的導管從大腿根部動脈穿刺直達腦動脈狹窄處,然後通過導管把支架置入,擴張狹窄的血管,使血流重新通暢。血管內支架置入不需開顱和暴露腦組織,病人痛苦少恢復快,已成為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藥物釋放支架“心扉”是專門設計用來解決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將普通支架的術後再狹窄率從30-40%降低至0-5%。目前“心扉”已經廣泛應用於治療冠心病,但在腦血管缺血的治療領域國外也尚在探索階段。我國醫學界近來已成功地將此項技術應用於腦血管治療,為病人血管長期保持通暢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手段。

中風的一些先兆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大家也一定要注意平時身上每一點細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