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牢記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

文章導讀

小兒腦癱,一種因多種原因引起的腦實質性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家長朋友一定要牢記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這是多年臨床研究的結果。

一、頭部正中位:

腦癱兒的頭經常是偏向一側,家長護理不論是躺、抱、坐或站立時,應經常注意使其頭部位於正中線,尤其是躺臥時頭部兩側墊沙袋或柔軟的物體支撐。若有後抑或前傾,家長在孩子身後用兩手自頭頂垂直按壓,有利於正常模式的形成。有的母親帶孩子夜間吃奶入睡總喜歡在一側,影響孩子頭部中位的保持。

二、止住流涎:

腦癱兒大多伴有流涎,這是因為面部肌肉及吞咽同時處於痙攣不協調狀態,下頜關閉不全,吞咽反射不靈敏所致。可讓病兒頭部垂直,用食指及中指沿著孩子口唇周圍及面頰進行連續敲擊及按壓;將食中指末端放在病兒下頜下麵頸根部的舌骨兩側,托起下頜關閉口腔,然後稍用力上抬,向前劃出,使舌頭上抬,產生吞咽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刺激,有望止住流涎。

三、採用側臥位:

病兒躺在床上玩或睡眠時,應採取側臥位,這樣有利於痙攣性肌張力的緩解,還有利於肢體的對稱,容易將雙手放在胸前;面前放置玩具及懸掛一些彩色鮮豔汽球和鈴鐺,便於抓握玩具,有利於發展上肢功能,還受到顏色及聲音的刺激。

四、糾正拇指內收:

腦癱兒的拇指內收幾乎是百分之百,即拇指貼於掌心,四指卷握於拇指外的握拳方式,稱原始握拳。這樣妨礙拇指功能的發育及支撐、伸掌、張手、抓物等動作的進行。拇指功能占整個手指60%,所以家長應經常給孩子一些球形或圓形狀玩具抓握或經常牽拉拇指外伸,或做一隻拇指手套,使其拇指持續地外展,以便得到糾正。

五、正確的抱姿:

腦癱兒缺乏自主運動,年齡雖過嬰幼兒期,而家長還經常地將他抱在懷裡。如病兒雙手不摟抱大人的頸部,軀幹的控制力又很差時,用一隻手扶住病兒的肩背部,另一隻手扶住臀部,並將雙腿分放在腰髂兩側。當病兒能用手摟抱頸部及軀幹有一定的控制力時,家長採用一手托住病兒臀部處於坐的姿勢,並讓其腿分開,放在一側髂的前後。這樣有利於上肢功能發育,使下肢痙攣內收肌得到拉伸及牽張,起到良好作用。

六、合適的坐姿:

不良的坐姿極易造成脊柱畸形。為了使痙攣型病兒保持在平面上坐位時骼關節屈曲90度,背部充分伸展,家長可跪病兒身後,用腹部頂住其腰部,將雙上肢從其腋下穿過,阻止肩胛內收,同時用雙手分開孩子的雙腿,並按壓膝關節使其下肢伸直。手足徐動型病兒坐位時,髂關節過度屈曲,下肢伸展分開,頭部後抑,上肢上舉,身體重心偏後,很易後倒。家長可將病兒雙腿併攏屈曲,再用雙手握住其雙肩關節旋內活動,使孩子雙手放到胸前做支撐或抓握玩具。

七、手功能訓練:

腦癱兒的病情一般是下肢重於上肢,上肢多保留一定的功能,家長應經常讓病兒手抓住物體,繼而抓捏和玩耍。這些訓練有利於手的功能發育,同時也促進智力發展。進一步開展精細動作的訓練,就是眼——手協調協動作。即手指根據眼睛的估察,大腦的支配和調節,有目的地做一些精確度較高的動作,如搭積木,讓孩子在豎直方向疊小方塊;拾豆豆,孩子將桌面上的黃豆或蠶豆用拇指一粒一粒地拿起來,並逐個地放入小瓶內;做插木遊戲,即將木棍插入有窟窿的底座。還可以指導他們做結繩、系鞋帶和扣鈕等,為將來生活自理打基礎。

八、培養生活自理: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殘疾,唯恐受委屈,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有求必應,什麼也不幹,處處包辦代替,養成過分依賴性,甚至到十餘歲,還不能進食、穿衣服、大小便。因為從小未有鍛煉機會,將使孩子殘留肢體功能喪失,甚為惋惜。故一定從小訓練孩子多種多樣的生活技能,他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們自己去鍛煉,家長可給予熱情指導,最好是手把手的反復教練。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發現點滴進步,給以肯定表揚,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及潛在能力。病兒只有經過訓練,具備了自己進食、穿脫衣服,自理大小便等方面的能力,再經過就業的培訓,達到能從事簡單勞動和功能,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上八點針對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相信總會有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