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輪狀病毒症狀明顯嗎

輪狀病毒其實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病毒,如果入侵人體的話,很有可能會產生腹瀉的情況。一般輪狀病毒是常見於嬰兒身上,主要感染小腸細胞,然後使患者出現腹瀉的表現。

輪狀病毒(Rotavirus,簡稱RV)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於呼腸孤病毒科。它是嬰兒與幼兒腹瀉的單一主因,幾乎世界上每個大約五歲的小孩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呈滲透性腹瀉病,病程一般為7天,發熱持續3天,嘔吐2~3天,腹瀉5天,嚴重出現脫水症狀。除了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之外,輪狀病毒也會感染動物,是家畜的病原體之一。

症狀表現

輪狀病毒腸胃炎是一種從溫和到嚴重的疾病,有一些表徵像是嘔吐,水狀腹瀉,以及低程度的發熱。當兒童受到這類病毒感染時,在症狀發生前大約會有兩天的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症狀通常是從嘔吐開始,接著是四到八天的大量腹瀉。輪狀病毒感染較容易造成脫水的細菌性病原體還要更常引起脫水的現象,也因此,脫水成為輪狀病毒感染的最常見的死因。

在人一生中,感染輪狀病毒A種會有這樣的經過:第一次感染通常會產生症狀,但是下一次的感染通常會是典型的無症狀,因為免疫系統提供了部分的保護機制。所以,感染症狀發生的比例於兩歲以下的兒童最高,之後漸漸降低直到45歲為止。雖然新生兒感染的機會很常見,但是通常都是溫和的症狀或是無症狀疾病;最嚴重的症狀都會發生在比較大一點的出生六個月到兩歲的小孩,以及發生在有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的小孩身上。因為從童年獲得的免疫力,大部分的成人對於輪狀病毒並不易受到影響;成人發生的腸胃炎通常是因為其他病因而非輪狀病毒,但是成人的無症狀感染依然在社群中帶有感染症的傳染性。有症狀的再感染通常因為感染了不同血清型的輪狀病毒A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