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夏至養生:宜吃苦 健脾開胃

夏至,是炎熱天氣的真正開始。陳意教授說,我們浙江省的夏天氣候很有特點,有暑又有濕,很多浙江人的常見病和這兩個字有關。“盛夏時節,陽氣正盛,夏至調好了身體,人就會覺得舒暢,充滿精力。”

盛夏時節,陽氣正盛,夏至調好了身體,人就會覺得舒暢,充滿精力。”

本週末21日,我們將迎來一年中非常重要的節氣——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曆書》中說:“萬物於此皆假大而極至,時夏將至,故名夏至也。”

夏至,是炎熱天氣的真正開始。有暑又有濕

夏至,是炎熱天氣的真正開始。有暑又有濕,很多人的常見病和這兩個字有關。“盛夏時節,陽氣正盛,夏至調好了身體,人就會覺得舒暢,充滿精力。”

夏至後最容易得暑濕性☆禁☆感冒

可以吃點藿香正氣丸

夏至時節正是江南一帶的“梅雨”季節,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空氣非常潮濕。這時,人們容易感染濕氣,脾胃虛弱的人容易招外濕入侵,從而困阻脾胃的消化功能。

夏至時節正是江南一帶的“梅雨”季節,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

還有就是暑,《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其性為暑。”暑邪獨見於夏令。

暑多挾濕。暑令多雨而潮濕,且熱蒸濕動,會使空氣的濕度增加,故暑邪為病

陳意教授說,暑多挾濕。暑令多雨而潮濕,且熱蒸濕動,會使空氣的濕度增加,故暑邪為病,常兼挾濕邪以侵犯人體。“每年過了夏至,暑濕的病人就會多起來。”

暑濕,在中醫中是指暑熱挾濕的病證,常見的症狀有胸悶、心煩、身熱、舌苔黃膩等,嚴重的還有咳嗽、身熱面赤、大便稀溏、小便短赤的症狀。

暑濕感冒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熱傷風。熱傷風的發熱和秋冬季感冒不同,發熱重而惡寒輕,一般病人有寒冷的感覺,只是發熱,出汗多但是不解熱。對付暑濕感冒,中醫要用清暑解表的方法,比如吃藿香正氣丸、喝蒿芩清膽湯等。暑濕感冒,如果有發燒,吃退燒藥效果不一定好。

中醫把中暑分成兩種:陽暑和陰暑。“動而得之,為陽暑;靜而得之,為陰暑。”陳意教授說。

空調病也是一種陰暑。表現為頭痛、發燒、鼻塞、流清涕、胃口不好

簡單來說,在大太陽底下走動、勞作,沒戴帽子,沒做好防暑措施,就是陽暑。表現為噁心、嘔吐、頭暈、頭漲,嚴重的使人昏厥、抽筋,甚至死亡。中了陽暑的人,多為急性發作,要趕緊降溫、通風,補充水分。

在空調房裡待的時間過長,吃了太多的冷飲,屬於“陰暑”,空調病也是一種陰暑。表現為頭痛、發燒、鼻塞、流清涕、胃口不好、腹瀉、噁心。中了陰暑的人,千萬不要喝冰鎮綠豆湯等冰冷的食物,以免雪上加霜,可以多喝些熱水,包括生薑紅糖水等,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四逆湯加砂仁。

夏至養生在於健脾開胃

夏至前後人們身體最明顯的不適是胃口不好。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疾病。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上火。冷食瓜果應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的食物宜少吃。

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上火

夏天,人們喜歡吃冷的東西,陳意教授建議大家冰箱裡的東西,拿出後放一放再吃。門診中經常遇到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孩子,吃了冰的東西後劇烈腹痛,嚴重的還有噁心、嘔吐、頭暈、腹瀉和全身冷戰等症狀。

這種痙攣性腹痛是吃了冰箱裡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腸溫度一般在36℃左右,而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只有2℃-8℃,腸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生理功能失調。預防的方法很簡單,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不要急著吃,放一會兒再吃,而且一次不要吃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注意。

胃口不好,嘗酸苦、吃生薑

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一些粥、湯之類帶有水分的食物。如早、晚餐喝粥,午餐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還要向大家隆重推薦一種食材——生薑。俗話說:“飯不香,吃生薑”、“冬吃蘿蔔,夏吃薑”,都是對生薑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作用所做的精闢概括。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欲不振,而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

生薑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

夏至除了飲食清淡,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欲等作用。“不過,有些苦味食物性質偏寒涼,比如百合,雖然能清熱瀉火,但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長期食用。”陳意教授說。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生物鹼、維生素、苦味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可以解熱除濕、抗菌消炎、幫助消化、增進食欲、促進血液迴圈、舒張血管、清心除煩,調整人體陰陽平衡,適合夏季人體所需。例如苦瓜、芹菜、蒲公英、苦菊、黃瓜、雞毛菜等。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生物鹼、維生素、苦味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可以解熱除濕

天熱出汗多,還可多吃點醋,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欲。醋還有很強的抑菌能力,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天熱人易疲勞、困倦不適等,多吃點醋,益於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煮粥時加些荷葉,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試試開胃、降暑、養心粥

夏天脾胃不開,暑濕又重,陳意教授推薦適合夏天吃的粥,讓大家開胃、降暑又養心——

夏至養生還要養心

荷葉粥 清熱解暑,生津止渴。

荷葉粥

功效:清熱解暑,生津止渴。

做法:大米100克,白糖20克,鮮荷葉半張。把砂鍋放在大火上,加水燒沸後將大米下鍋,煮沸後放入白糖,用荷葉蓋好鍋口,上面再蓋上鍋蓋,用慢火煮成粥。揭開鍋,取下荷葉,把粥晾涼。

功效:滋陰補虛,健脾開胃止瀉。

做法:薏苡仁50克,蓮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大米60克,白糖適量。

將薏苡仁、蓮子和百合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爛,再與大米一同煮粥,加入白糖調味食用。

蕎麥綠豆粥

功效:清熱消暑,健脾除濕。

做法:蕎麥、綠豆各100克,大米50克,小茴香、鹽、味精適量。蕎麥、綠豆、大米、小茴香分別去雜,洗淨,曬乾或烘乾,研成細末。

蕎麥綠豆粥 清熱消暑,健脾除濕。

全部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煮沸,改成小火煮成粥,加入鹽、味精拌勻,再稍煮片刻即成。

鮮藕粥

功效:健脾開胃,養心和血。

做法:鮮藕20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將鮮藕洗淨切小塊,與白糖和淘洗乾淨的糯米一同入鍋,加水100克,用大火燒開,再專用小火熬煮成稀粥,溫熱食用。

鮮藕粥 健脾開胃,養心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