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肛門瘺管,要怎麼治療?

肛門瘺管是一種疾病,它患病初期會出現肛門瓣感染發炎,以及肛門周圍出現炎症,接著會蔓延擴散,形成肛門直腸周圍炎,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就會出現化膿,所以建議大家去做肛鏡檢查,如果發現有分泌物無法排出,就可以用銀質園頭深入進去取出來,也可以用探針檢查的方法,但是在用手指的過程中,不要盲目的使用力氣。

(一)肛鏡檢查:直視下看到齒線全部,內口常在紅腫發炎的肛瘺,有分泌物,對可疑的肛隱窩可用銀質園頭探針探入。

(二)探針檢查:先於肛門內插入手指,用銀質園頭探針,由外口沿管道向腸腔方向輕輕探入,完全性肛瘺,腸腔內手指在齒線附近可摸到探針確定內口,探時切忌盲目用力,免成假道,使感染擴散。

(三)染色檢查:將幹紗布放入直腸內,將美蘭1~2ml由外口徐徐注入,然後拉出紗布,如有染色,即證明有內口存在。

(四)手術檢查:切開瘺道,沿瘺道尋找內口,一般容易找到。

第一個階段

肛隱窩、肛門瓣感染發炎。開始僅限於局部的炎症,這時若未能及時治療,炎症即可以向肛門周圍蔓延。

第二個階段

炎症從局部的肛隱窩和肛門瓣開始,逐漸蔓延擴散,形成肛門直腸周圍炎。如果炎症不能得到控制,就可能侵入到抗病能力低的組織間隙之中。

第三個階段

由於肛門直腸周圍組織間隙的抗病能力下降,便成為病菌入侵、擴散、積聚繁殖的地方,致使這裡的組織容易感染發炎,正不勝邪,而形成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若肛門直腸膿腫在早期能夠處理得當,往往可使膿腫消散治癒,不遺留後遺症;如延誤早期的治療時機或處理不當,組織壞死膿液可順其局部間隙擴散,使病情加重複雜化。

第四個階段

肛周膿腫自行破潰或經切開引流換藥處理後,膿腔雖逐漸縮小,但潰瘡卻久不收口,這時腔壁已形成結締組織增生的堅硬管道壁,中間遺留之空隙,這就是瘺道,膿液經常順從瘺道流出,反復感染,反復發作,經久不能自愈,而成為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