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

疾病養生

耳膜內陷耳鳴,主要的表現要知道

耳膜內陷是由於鼓膜內外壓力不一樣而導致的,耳膜內陷在臨床上非常的常見,尤其常見於經常坐飛機的病人,因為耳膜內陷而產生的耳鳴症狀也是非常多見的,耳膜內陷出現了耳鳴有什麼表現呢?我們來瞭解下吧。

鼓膜內陷,指鼓膜偏離正常位置,向鼓室腔內陷。鼓膜內陷的原因是由於鼓膜內外的氣壓不平衡造成的。只要聽力基本正常,輕度的鼓膜內陷並不是什麼毛病,如果有的人咽鼓管阻塞或狹窄,以致鼓室和外界氣壓不能保持平衡,不但有鼓膜內陷,而且聽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鳴、耳悶,這就是病態了,醫學上稱為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臨床表現:

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如一耳患病,另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覺察,而于體檢時始被發現。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症狀,可為持續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本病甚為有關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後可暫時減輕。

3、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4、患者周圍皮膚有發“木”感,心理上有煩悶感。

治療:出現了鼓膜內陷,應當對症治療。如患分泌性中耳炎、咽喉部疾病或鼻炎,則要先把這些病治好。其次是採取咽鼓管吹張法來暢通咽鼓管。具體做法是:捏住鼻孔屏住呼吸向外鼓氣,但用力一定要適當,須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完成,如果用力過猛,容易造成鼓膜破裂。用此法應時注意,由於存在著將鼻咽部的感染傳致中耳的可能,尤其是鼻、咽部有炎症分泌物較多時,不要做捏鼻鼓氣的動作。咽鼓管發炎堵塞的急性期和感冒引起的鼻堵塞,不要做通暢度檢查和吹張術,也不可過分用力擤鼻,此時應及時點些麻黃素一類粘膜收斂藥,以保持鼻腔通暢,防止併發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