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

疾病養生

結核性中耳乳突炎,罪魁禍首是它

結核性中耳乳突炎,大家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會感覺到很陌生,這是是一種什麼疾病呢,如何分辨呢,是不是常說的中耳炎,這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不能一概而論,目前這種疾病很少見了,具體的一起來瞭解下。

1、自1882年發現結核桿菌之後,中耳結核才得以確診。多繼發於肺結核病,發病率19世紀初為13%,近20年來由於有效的抗癆藥物的問世,肺結核發病率已明顯降低,結核性中耳乳突炎現已很少見到。國內報導最多者為王鵬萬1956年41例。有肺結核病史,小兒結核菌試驗陽性,耳分泌物可查到結核桿菌。

2、全身採用抗癆藥物治療,如鏈黴素、異煙肼、PAS和利福平等。局部應用雙氧水清洗耳道後用5%鏈黴素、0.1%利福平溶液滴平。全身情況未好轉之前,不宜進行鼓膜修補。慢性乳突炎並有骨質破壞、耳後瘺管和麵癱者,應及時進行乳突根治術,術腔不宜植皮。和一般化膿性中耳炎相似,含菌分泌物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偶可因粟粒性肺結核通過血行感染入中耳內。新生兒因飲用消毒不嚴的牛乳,可感染牛結核桿菌。

3、在患嚴重肺結核空洞情況下發現耳內無痛性流水,隨後繼發感染而變成稠膿,早期很少耳鳴、耳聾。鼓膜表面灰白水腫,緊張部糜爛壞死,呈多發性小穿孔,之後融合成大穿孔,鬆弛部很少累及,和一般化膿性中耳炎不同。流膿久之聽骨壞死,聽力很快喪失並常發生面癱和耳後瘺管,面癱發生率占20%,小兒尤易發生,是結核中耳炎的特點。顱內併發症並不多見,偶可併發結核性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