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腔隙性腦梗塞怎麼治,教你正確醫治辦法

在腦梗塞的不同類型中,腔隙性腦梗塞的發生,就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在患上腔隙性腦梗塞後,患者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全身麻木和頭暈等症狀,此時,就需要儘快的採取措施進行醫治。那麼,腔隙性腦梗塞應該怎麼治療呢?

腔隙性腦梗塞怎麼治

有效控制高血壓和各種類型的腦動脈硬化可減少腔隙性卒中的可能性,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的治療類似,一般不用脫水治療。雖然腔隙性梗死的預後良好,但易反復發作,故預防疾病復發尤為重要。應針對腦血管病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積極治療,作好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

根據患者年齡、病情程度和基礎疾病等採取最適當的治療;採取支持療法、對症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對卒中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及時採取預防性干預,減少復發率和降低病殘率。

腔隙性腦梗塞病因

1.高血壓

高血壓在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發病率為45%~90%。長期高血壓造成腦內小動脈血管壁變性,使得管腔變窄,在某種血流動力學因素或血液成分變化的誘因下發生小動脈的閉塞。腔隙性腦梗死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尤其是慢性高血壓超過21.3/12.7kPa(160/95mmHg)時。且舒張壓升高對本病的影響作用更明顯。

2.動脈硬化

腔隙性腦梗死與動脈硬化緊密關聯。有觀測證實基底節、內囊區腔隙病灶的供血動脈有嚴重的腦動脈硬化改變,即節段性的動脈結構破壞、纖維素樣壞死或血管壞死。也有人發現髓質動脈中明顯的改變是管壁的透明樣變,及血管管腔的狹窄,各腦區腔隙性梗死的頻度與動脈硬化的程度成正比。

腔隙性腦梗塞臨床表現

大腦深部的基底節區和腦幹是許多神經纖維束走行的重要通路,是實現大腦與軀體神經聯繫的橋樑。如果腔隙性腦梗死發生在這些通路上,就會造成某些神經傳導的阻斷,產生運動、感覺或語言障礙等方面的症狀。由於腔隙很小,有時單純影響運動纖維或感覺纖維,而出現純運動性偏癱,或者僅出現沒有偏癱的半身感覺障礙。但是,並不是所有發生的腔隙都會產生症狀,只有那些累及重要神經通路或神經結構的腔隙才會有表現,否則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

一般症狀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眩暈、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抽搐、癡呆,無意識障礙,精神症狀少見。主要臨床體征為舌僵、說話速度減慢,語調語音變化,輕度的中樞性面癱,偏側肢體輕癱或感覺障礙,部分錐體束征陽性,而共濟失調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