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發低燒怎麼辦 兩種改善方法

高燒大家都經歷過,但是低燒就未必了。低燒在生活中其實也很常見,當人體體溫低於正常值得是,就可以認定為是低燒了。低燒伴有一定的不適感,但是較為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導致低燒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果長期持續發低燒怎麼辦,建議一定要去醫院就診,及早查明原因。

一、什麼是發低燒

正常人的體溫,口腔溫度一般為35.8~37.4℃。在正常狀態,正常人的體溫不應高於37.5℃。如果經常高於37.3℃,就是低熱。按體溫狀況,發熱分為:低熱:37.3~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二、發低燒的症狀

低熱體溫超過正常,但在38℃以下者,稱低熱。中醫所指的低熱尚包括患者主觀自覺的手足心熱、胸中煩熱而體溫並不高於正常的一種情況。常見表現為夜熱早涼,或夜間發熱為甚,午後潮熱,手足心熱,骨蒸發熱,常伴有消瘦,神疲,乏力,納呆厭食,煩躁,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和體征。

三、發低燒怎麼辦

1、溫濕敷

用溫水敷也能幫助散熱,操作起來很簡單.

具體做法:

1、準備好溫水,熱水溫度在30℃左右。

2、將衣服解開,毛巾打濕,用溫水毛巾上下搓揉寶寶的身體。

3、10—15分鐘換一次毛巾。

2、冰敷

主要通過放在全身大血管處的冰與流動的血液進行熱交換傳導。同時它可以降低腦細胞耗氧量,延緩腦細胞損傷,並且有利於軀體微循環。

具體做法:

1、在塑膠袋內裝入剛從冰箱取出的自製冰塊,紮緊,套2—3層,防止漏出,然後在外麵包上毛巾即可。

2、將冰袋敷在後枕部、前額部或者腋窩下、頸部,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的地方。

3、5—10分鐘換一次,直至高熱有所下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