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年人眩暈症怎麼治療?這些方法非常有效

老年人是患有眩暈症的主要人群,出現這種疾病後需要注意很多事項,比如要注意休息,要避免外聲光的刺激,在此基礎上選擇藥物治療,患者還可以選擇中醫治療方法。

一、發作時囑患者靜臥休息,避免聲、光等刺激,嘔吐者可予靜脈補液。

二、藥物治療:

1、鎮靜劑:

(1)巴比妥類藥物:魯米那0.05-0.1克肌注,2-3次/日,用於急性眩暈發作時的臨時措施。

(2)安定:對前庭核有抑制作用,首選安定5-10毫克肌注。

(3)氯丙嗪或異丙嗪:對中樞性及周圍性眩暈效果均好,可作用於前庭神經核區及小腦結節和蚓部,高血壓者禁用氯丙嗪,血壓偏低者慎用。

2、抗組織胺類。減低機體反應閾,作用於丘腦網狀結構,調節症狀,常用茶苯拉明50毫克,每日3次,比苯海拉明效果好。

3、鈣拮抗劑

(1)氯桂嗪(西比靈)能抑制前庭反應,5毫克,每晚1次。

(2)腦益嗪25毫克,每日3次。

4、鎮吐劑

(1)敏克靜:對迷走及前庭神經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並能降低機體對組織胺的反應,25毫克,2-3次/日。

(2)滅吐靈:主要抑制延髓的催吐化學感受器和腦幹網狀結構,5-10毫克,3次/日。

(3)舒必利(硫苯醯胺)有強大的神經安定及鎮吐作用,10-50毫克,3次/日。

5、抗膽鹼能藥

(1)東莨菪堿:0.3毫克,必要時重複。青光眼、高血壓前列腺肥大慎用。

(2)阿托品:0.5毫克,必要時重複青光眼、高血壓前列腺肥大慎用。

6、血管擴張藥

(1)煙酸:易發生皮膚搔癢。

(2)罌粟堿30-90毫克加入5%葡萄液500毫升中靜滴,10天1療程。

(3)培它啶:有較強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內耳血流量,促進組織外液吸收,消除內淋巴水腫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液凝固作用,4-8毫克,1日3次口服或培它啶20毫克加入500毫升液體中靜滴1次/日。

三、中醫治療方法

1、針灸療法

(1)體針:肝陽眩暈急性發作可針刺太沖穴,瀉法。氣血虛眩暈,可選脾俞、腎俞、關元、足三裡等穴,取補法或灸之。肝陽上亢者,可選用風池、行間、俠溪等穴,取瀉法。兼肝腎陰虧者,加刺肝俞、腎俞用補法。痰濁中阻者,可選內關、豐隆、解溪等穴,用瀉法。各種虛證眩暈急性發作均可艾灸百會穴。

(2)耳針:選用腎、神門、枕、內耳、皮質下。每次取2。3穴,中、強刺激,留針30分鐘,間歇撚針。每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

(3)頭針:選雙側暈聽區,每日1次,5~10日為1個療程。

2、中藥液體療法現在一般都採用片劑。丸劑和一些西藥治療、而恰恰最利於吸收的是合劑、基於中老年人不利於吸收、採用合劑治療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暈寧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