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脊髓前角細胞病變,竟是這些病因造成的

脊髓前角細胞病變是脊髓骨質炎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也是脊髓骨質病毒所引發的一種急性疾病。研究發現一切正在使用的抗生素或化學治療藥物都不能很好的抵抗脊髓骨質病毒,唯一的緩解辦法就是使用脊髓骨質病毒疫苗。

1.抵抗力脊髓灰質炎病毒對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學治療藥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濃度的化學消毒劑,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0.3%甲醛、0.1mmol/L鹽酸及(0.3~0.5)10-6餘氯可迅速使之滅活,但在有機物存在時可受保護。加熱至56℃30min可使之完全滅活,但在冰凍環境下可保存數年,在4℃冰箱中可保存數周,在室溫中可生存數日。對紫外線、乾燥、熱均敏感。在水、糞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數月。氯化鎂可增強該病毒對溫度的抵抗力,故廣泛用於保存減毒活疫苗。

2.抗原性質利用血清中和試驗可分為Ⅰ、Ⅱ、Ⅲ三個血清型。每一個血清型病毒都有兩種型特異性抗原,一種為D(dense)抗原,存在於成熟病毒體中,含有D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傳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種為C(coreless)抗原,存在於病毒前殼體內,含C抗原的病毒為缺乏RNA的空殼顆粒,無傳染性。病毒在中和抗體的作用下,D抗原性可轉變為C抗原性,失去再感染細胞的能力。加熱滅活的病毒即失去VP4和核糖核酸,而成為含有C抗原的病毒顆粒。應用沉澱反應與補體結合試驗可檢出天然D抗原及加熱後的C抗原。

3.宿主範圍和毒力人類是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儲存宿主,猴及猩猩均為易感動物。病毒與細胞表面特異受體相結合並被攝入細胞內,在胞質內複製,同時釋出抑制物抑制宿主細胞RNA和蛋白質的合成。

天然的脊髓灰質炎病毒稱為野毒株,在實驗室內經過減毒處理的病毒株稱為疫苗株。疫苗株僅當直接注射到猴中樞神經系統時才能引起癱瘓,而對人神經細胞無毒性。疫苗株病毒,特別是Ⅲ型病毒,在人群中傳播時可突變為具有毒性的中間株。對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最可靠鑒別方法是進行核酸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