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缺鐵性貧血中醫治療妙方有哪些

貧血對身體的危害比較大,輕者造成患者消瘦無力,重者造成患上經常性頭暈乏力,甚至生命威脅,其中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的病症反映,這種貧血病症可以用中醫調理的方法來治療,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完全康復,那麼,缺鐵性貧血中醫治療妙方有哪些呢?

當歸黃芪治貧血

【功能主治】益氣養血。主治缺鐵性貧血。

【處方組成】炙黃芪30克,當歸20克,杭白芍10克,熟地30克,潞黨參15克,白雲苓10克,炒白術10克,甘草6 克,制香附10克,砂仁6克(後下),陳皮10克,懷山藥30克,紫河車30克,焙內金6克,生麥芽10克,雞血藤30克,濟阿膠10克(烊沖),鍛綠礬 0.3克(烊沖),針砂30克(先煎)。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30劑為1個療程。

黨參黃芪治貧血

【功能主治】主治營養性貧血。

【偏方組成】黨參、仙靈脾、黃芪、丹參各30~35克,南沙參、仙鶴草、焦三仙各15~20克,甘草5~10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3次後合併藥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

黃芪太子參治貧血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補腎填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主治再生障礙性貧血。

【處方組成】黃芪15~45克,太子參15~30克,白術10克,山藥20~30克,當歸10~12克,杞果10~15 克,熟地15~30克,菟絲子20~30克,丹參10~15克,穿山甲5~10克,水蛭10克,土茯苓15~3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公英30 克,板藍根15~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兒童酌減。

【加減】如肝腎陰虛明顯或低熱者,酌加知母、黃柏、鱉甲、地骨皮、青蒿、天冬、玄參;脾腎陽虛者,酌加故紙、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膠、肉桂;熱毒熾盛者,酌加銀花、連翹、黃連、桅子、水牛角;出血明顯者,酌加旱蓮草、三七、黑地榆、烏賊骨;濕熱明顯者,酌加茵陳、敗醬草、龍膽草、桅子、滑石、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