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咳嗽了半個多月,我一直堅持著不去看病,結果……

病好了

沒想到那麼難受的咳嗽忍忍竟然就好了。

整個經過有點複雜,且聽我慢慢道來。

好長時間沒有生過病了,這一場咳嗽來得突然而猛烈,今天夜裡尤其嚴重,咳得我草葉亂顫、氣喘吁吁。

我扯下一張面巾紙,擦掉伴隨咳嗽流出的眼淚。聽見小床上兒子翻動身體,看窗外天剛濛濛亮,心裡對自己說,下次再想咳了要堅持忍住,不能把兒子吵醒了。

嗓子還是很癢,有口痰咳不出又咽不下,很不舒服。坐起來稍舒服點,覺得口幹,便起床倒了杯水。

我到底是怎麼了?

反正一時睡不著,就開始回憶這次生病的過程。

一周前

最早開始不舒服大概是一周前,那時只是間斷咳嗽,症狀輕微。主要是乾咳,早上有時能咳出一點粘痰。

於是開始上網查,看網上的各種說法,我開始猜……

好像是感冒了?可是後來也沒有流鼻涕、發熱、頭痛、渾身乏力啊。

好像是喉炎?乾咳倒是比較符合,但是沒有聲音嘶啞,可能性不大。

好像是咽炎?目前來看,症狀還是比較符合的。拿出鏡子,張大嘴巴,仰起頭,瞄見自己「小舌頭」,也就是懸雍垂有點腫大,喉嚨隱約看著有點紅。

不管是不是咽炎,咽部炎症已經出現了,要不要吃點「消炎藥」(也就是抗菌藥物)?

有點猶豫,也不知道自己得了啥病,實在不好隨便對症下藥。

喝口水,感覺好多了,還是再觀察下吧。

如此過去兩天。每天觀察咽部炎症情況,沒有明顯改善也沒有明顯加重。

都說時間會慢慢治癒一切,可我的病情卻與之相反……

第 10 天夜裡

病情加重了。

剛開始覺得頭痛、注意力難集中。摸一摸額頭,好像有點熱,拿出溫度計,測出的溫度為:37.2℃。

要不要吃藥?

聽說 ≥ 37.3℃ 才是發熱,可是我知道,自己就是發熱了;都說這個溫度完全沒必要用退熱藥,可是我知道,我的體溫會迅速上升,我就得現在吃退熱藥。

因為我是病人,我覺得我的痛苦和我的身體狀況,沒有任何人比我更瞭解。

吃了退燒藥,睡前又喝了杯水,一夜很安穩,偶爾咳嗽幾聲,但不劇烈。

第二天,神清氣爽。

再看看咽部,還是那樣,不輕不重。

不得不懷疑之前「咽炎」的判斷,難道還是感冒?

要不要去醫院確診?

想確診就得去醫院抽血化驗、拍片檢查。

可一想到排得長長的隊伍,擠得滿滿的就診大廳,就頭痛。

再次剖析自己的病情,目前只是咳嗽、咳痰,沒有再出現頭痛、發熱,沒有流鼻涕、乏力及嗜睡等。

這些不舒服都在我可接受的範圍內,這就更讓我不想去醫院了。

會不會延誤病情?

我總是覺得自己能在疾病加重前及時遏止或者及時就醫。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有些嚴重疾病的表現可能和我現在的情況就很像,不去醫院極其容易漏診,比如肺癌。

我明白,一旦選擇不去就診,就必須自己承擔的這些或大或小的風險。在排隊、耗時、擁擠與風險自負之間權衡,我最終選擇了後者。

隨後的幾天,我每天測體溫 3 次、觀察咽部 3 次。堅持勤喝水,堅持早睡晚起。

好在病情沒有加重,而且開始慢慢好轉。

第 16 天

終於,在出現最初症狀的第 16 天,痊癒了。

忍不住和自己開了玩笑:果然我不是年輕的肺癌。

現在病好了,整個人也清醒了,想起來竟然有點兒後怕。

雖然我省卻了舟車勞頓,不用排隊就醫,也不耽誤工作,省事又省錢,但回頭想想,要是一直拖著病好不了,或是真有什麼不測,我這不是在拿自己的命賭嗎?

真是年輕不懂事啊……

病自然好了,讓我覺得……

自己可能

是中獎了

現在病好了,頭腦清醒地和大家談談心,說說自己悟出來的經驗教訓……

第一,掌握適當的醫學常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裡說的醫學常識,可不是指一兩本養生書籍,也不是說要熟練地上大眾網頁檢索疾病的能力。

要麼接受正規的全日制醫學教育,要麼從專業的組織獲取足夠專業的知識,讓自己面對疾病時不至於太緊張。

第二,如果沒有做到第一條,請在身體不舒服時及時就診、嚴格遵循醫囑。

哪怕醫院再怎麼擁擠,排隊再怎麼長,也要堅持克服一切困難,及時就診,多次就診。

身體是做任何事情的本錢,健康要始終放第一位。

第三,即便做到了第一條,也要做好自行承擔一些重大疾病延誤治療的風險。

看了我這個故事,你還認為網上說的、電視廣告說的、隔壁老王說的、某藥品代理人員說的疾病診治方案靠譜嗎?

都是騙人的。

最後,如果你沒有做到第一條,又不想選擇第三條,不妨先選擇這最後一條……

嗓子又幹又癢又疼?

頭疼、發熱、身上沒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