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乾咳少痰吃什麼藥,竟是這些疾病引發的

乾咳少痰是秋季的常發現象,研究發現導致這種症狀的疾病有很多,常見的有感冒、慢性咽炎、胃食管反流、咳嗽變異型哮喘、降壓藥ACEI製劑等,要想得到有效治療可以選擇桑杏湯、杏蘇散等。

1.感冒

臨床特點:急性咳嗽最常見的病因為普通感冒,如果不及時治療,在感冒最初兩天,大概有80%以上的病人會發生咳嗽。

2.慢性咽炎

臨床特點:常有刺激性咳嗽,但無痰。咽喉部有異物感、灼熱感、乾燥感,發癢,有輕微的疼痛,嚴重時可引起嘔吐。

3.胃食管反流

臨床特點:咳嗽大多發生在白天和直立位,多以乾咳為主,且持續很長時間。咳嗽常在食用高脂肪類食物、咖啡後加重,常伴泛酸、噯氣、胸悶。

4.咳嗽變異型哮喘

臨床特點:通常為刺激性乾咳,以夜間或淩晨為主,常伴有胸悶症狀,無痰,不發熱。咳嗽常由呼吸冷空氣、灰塵、油煙及大笑等誘發。春、秋季發作頻繁。

5.降壓藥ACEI製劑

臨床特點:ACEI製劑引起的咳嗽以服用長效製劑者多見,女性多於男性。ACEI製劑引起咳嗽的主要症狀是刺激性乾咳,多伴有咽幹、咽癢、胸悶、咳嗽,以夜間症狀為重,平臥後明顯或加重。

另外,秋季咳嗽因病因不同,一般分為溫燥和涼燥兩種,在防治上有著不同的特點。溫燥一般發生在初秋,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幹鼻燥等特點,在治療上主要是疏風清熱、潤肺止咳,常見的方劑為桑杏湯等。涼燥一般發生在中秋過後,往往容易與感冒混淆,如頭痛、惡寒、發熱,但無汗無痰,在治療上主要是疏散風寒、潤肺止咳,常用的方劑有杏蘇散等。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用藥更是因人而異,在秋咳嚴重時,最好還是接受湯藥治療。待病情穩定後,方可以使用中成藥來穩定療效。

瞭解了導致乾咳的原因,治療起來也會更有針對性,乾咳患者要注意日常飲食,多吃些潤肺祛燥的食物,如果長期乾咳要及早進行治療,以免誘發結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