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胃角黃斑瘤是怎麼回事

胃角黃斑瘤,又稱黃色素瘤,常見的症狀是在胃黏膜內形成的黃白色瘤樣斑塊,但是並不是非真性的腫瘤,屬於一種良性的病變,尤其是男性比較多見,在治療上用手術治療或者是重視飲食調節。

一、胃黃斑瘤是一種在胃黏膜內形成的黃白色瘤樣斑塊,並非真性腫瘤,無特殊臨床症狀,中老年人多見。胃鏡見為黏膜上有灰黃色小斑,常與胃的其他病變相伴,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多。

二、胃黃斑瘤又稱黃色瘤或脂質島,屬於一種良性病變,最早由Endo於1910年首先報導,國內於1977年首次報導,本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大多數作者認為與慢性胃炎和腸上皮化有關。本病多見於50歲以上的患者,男性多見,以胃竇區好發,大小不一,一般5?mm以內,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似慢性胃炎。胃鏡檢查多於胃竇、小彎側肩近圓形白色或黃白色的隆起性斑塊,界限清楚,單發或多發,多為單發,直徑在0.2~0.6?cm之間。

三、一般認為胃黃斑瘤是由於慢性胃炎引起胃黏膜局灶性破壞,殘留的含脂碎屑被巨噬細胞吞噬並聚集而成泡沫細胞巢結構,本組所有病例均見有不同程度胃黏膜慢性炎症改變。過去曾認為本病與血脂增高有關,近年來研究表明本病與高血脂症無關。

四、治療建議

1、手術治療,清理黃斑,摘掉瘤體(現在的手術採用電子纖維鏡,從口腔進去,無疼苦,不開刀,治療徹底等好處;

2、把摘下的黃斑還是做一個病理切片檢查;

3、對症治療,注意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