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心電圖檢查 教你學會看心電圖檢查結果

心電圖檢查是我們體檢的時候常見的體檢項目,可以檢查出我們身體潛在的許多問題,那麼大家知道心電圖檢查的意義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心電圖檢查,告訴大家心電圖檢查結果分析以及心電圖檢查事項,一起看看吧。

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心電圖檢查是日常生活診斷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輔助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過體表電極(肢體及胸前共12個電極)將心臟生物電活動記錄於心電圖紙上供臨床醫師分析。常用導聯包括6個肢體導聯(Ⅰ、avR、avL、avF)及6個胸前導聯,(V1、V2、V3、V4、V5、V6)。

我們檢查心電圖的時候,必要時可加做右胸前(V1R,V2R,V3R)及左胸前導聯(V7,V8,V9)。正常心電圖形包括順序出現的P、QRS及T波,以及各波形間的時間間期,如P-R間期,Q-T間期等。分析各波形出現的順序及基線水準的變化可為診斷各種心臟疾病或全身疾病提供線索。

大家知道心電圖相關的資料是什麼樣的嗎?P波為心房興奮產生QRS波為心室所形成T波為心室激動恢復(複極)的結果P-R間期代表激動由心房傳到心室時所需的時間,正常值為0.12~0.20秒,當P-R間期延長時提示房室間傳導障礙QRS間期為心室除極時間,正常應在0.08秒以內,Q-T間期代表心室複極的時間,在某些疾病時Q-T間期可明顯延長。

可用心電圖診斷的疾病包括

①心律失常

如房性及室性早搏、室性及室上性心動過速、病竇綜合征、房室及室內傳導阻滯。主要表現為P、QRS波群出現的順序及形態,節律的異常以及P-R段的延長或P、QRS波無固定關係。

②心肌梗死

主要表現為異常Q波及ST段的上移,T波倒置等。

③冠心病心絞痛

主要表現為S-T段下移和T波倒置或低平。

④藥物中毒或電解質紊亂

可表現為QRS波增寬,Q-T間期延長及巨大U波等。

⑤心包積液

表現為肢體導聯低電壓。

心電圖與運動試驗相結合稱為運動心電圖,主要用於診斷冠心病及某些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緩及室性心動過速。平時心電圖正常者,若運動後出現S-T段壓低則為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

心電圖檢查的意義

心電圖檢查的應用範圍還很多,不過診斷心律失常最為精確在診斷心肌梗死時心電圖也能較精確地表明病變的部位。心絞痛是由於冠狀動脈突然收縮,導致心肌缺血而出現的症狀,可是“供血不足”的情況時有變化,所以心絞痛患者可能在心電圖上表現為“心肌供血不足”,也可能表現為“正常心電圖”。

值得注意的是,心電圖檢查出現“誤差”也是常有的。最常見的是心肌肥厚,如果左心肥厚或右心肥厚,心電圖上可以表現出來,可是,一個人若兼有左心室、右心室肥厚,由於電位可相互抵消,所以也常會表現出“正常心電圖”。

此外,如果一個人雖然心臟有病,而在心跳過快時,也可能出現類似“心肌缺血”的心電圖改變。由此可見,心電圖檢查“不正常”,不一定表明是心臟有病反之,也不能否定心臟沒病。

如果有典型的心絞痛症狀,必定“事出有因”。極可能有心臟病的基礎,僅做一般心電圖檢查是不夠的,應該再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24小時心電圖動態觀測、心臟超聲檢查等,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

心電圖檢查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不能飽飲、飽食、吃冷飲和抽煙,需要平靜休息20分鐘。

2、檢查時要睡平,全身肌肉放鬆,平穩呼吸,保持安靜,切勿講話或移動體位。

3、過去做過心電圖的,應把以往報告或記錄交給醫生。如正在服用洋地黃、鉀鹽、鈣類及抗心律失常藥物,應告訴醫生。

4、檢查時,如塗有電極膏,檢查畢可用衛生紙擦掉。

根據病情若需作心電圖運動試驗,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進餐前後1小時,不宜作運動試驗。

(2)進行性或新近發作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後1年內、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高血壓、左心室肥大、左束支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征、休息時也有明顯心肌缺血、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等均禁忌作運動試驗。

(3)如在運動試驗中,病人發生心絞痛或冷汗不止,應立即停止,並請醫生及時處理。

結語:上面給大家介紹的關於心電圖檢查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能多瞭解。今天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對心電圖檢查能有個清晰的認識,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到大家哦!最後,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