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在孩子做錯事時,讓孩子積極,我們該怎麼做?

在孩子做錯事時,讓孩子積極,我們該怎麼做?

做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聰明地說出“這句話”,讓孩子面對困難與錯誤,給他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呢?

1先鼓勵正確的方面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人盡皆知的“半杯水”的故事。積極的家長會說“我們還有半杯水呢!”,消極的家長只會說“我們只剩半杯水了”。

孩子天生都很敏感,其實很多時候,在他犯錯的那一刻,他自己也知道錯了。

但如果你上來就給他一個劈頭蓋臉的責備,他就會變得消極。所以,先說點好話,總不會錯。

2語速語調有講究

除了說話的內容外,我們還要注意講話的語調。

同樣一句話,如果你音調很高,語氣很重,甚至句末都要加上幾個感嘆號,孩子聽見了首先的反應就是抗拒與防禦,或者為自己辯解,又怎麼會打開心扉去理解你講的原因呢?

相反,你應該用比較低的語調,平緩的語氣,先誇讚孩子做的正確的方面,然後再在適當的時候引出孩子的錯誤與風險。

3父母要積極地以身作則

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專家。如果孩子的父母本身每天都唉聲歎氣,或者憤世嫉俗,而且絲毫不在孩子面前掩飾這些負面情緒,那麼孩子當然也會下意識地變得消極、負面,甚至反倒成了父母的負面情緒“回收站”。

有的孩子之所以很膽小,不敢犯錯,甚至犯了錯撒謊掩蓋,正是因為他知道,一旦父母知道了他犯了錯,肯定會給他很嚴厲的懲罰,而他只能“進化”出不良的心理行為來對抗這種潛在的傷害。

因此,父母一定不能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對錯誤0容忍的形象,而是用平和、包容的態度,鼓勵孩子多嘗試,並適當為自己的嘗試承擔相應的正負後果,培養其責任意識。

其實,決定孩子性格的,並不是一句話,而是無數句相同的話。

他就是一張白紙,不管是塗上消極的藍色,還是積極的紅色,不管是一身怨氣,還是面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