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週末推薦】人老病多 如何在醫生幫助下有效治療?

人到老年,一人多病的情況較為普遍。以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及痛風共存者居多,這些病症會互相牽制、互相影響。在醫生的正確幫助下,充分瞭解所患病症,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進行有效的治療,可良好地控制病情。

但遺憾的是,我們在門診中經常見到一些老年患者帶著近期的體檢表、檢查單或者處方單、病歷來就診,仔細一看總會發現一些指標沒有控制好;再仔細問服藥情況,錯服、漏服不在少數;進一步瞭解治療方案,有的欠合理,也有不規範。這些治療不理想情況,大多可以通過醫患雙方努力,加強溝通,得以解決。

筆者根據個人臨床經驗,就如何優化治療老年多病共存患者提點參考。

合理就醫 社區醫療是首選

首先要切記兩個“千萬不要”:一是千萬不要跟著廣告走,二是千萬不要一有病(急症、重病例外)就上大醫院看專家門診。現在各種媒體上的醫療廣告大多魚龍混雜,普通人很難鑒別選擇,對於這些廣告首先需要做到不盲從。另外,目前大醫院常常是“人滿為患”,醫生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內很難全面瞭解患者病史,難以為一個初診的慢性病患者一次性制訂出個體化治療方案。而初治方案的正確與否,往往會直接影響療效。

對多病共存、需要多重藥物治療的老年患者來說,主動讓全科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可避免顧此失彼,更好實現優化治療。通過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體檢及經常的門診醫療,社區醫生能比較全面瞭解和掌握患者病情,從而對諸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更有針對性。若遇到療效欠佳或出現病情加重時,可轉診到醫聯體內的上級醫院專科會診或診治。除少數疑難病需收治住院外,凡可繼續門診治療的,最好仍將上級醫院專家對治療方案調整的指導意見帶回社區。

制定方案 權衡獲益風險

我們在選擇治療措施時務必權衡治療獲益與治療風險。有些疾病早期通過飲食調整、適當運動、心理疏導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不需要用藥物治療的就不用藥物。有時在機體不能承受根治性治療的時候(例如癌症晚期),不得不採用對症治療、姑息治療,或僅處理危及生命的病症。

老年多病患者的選藥原則是療效好(針對性強)、安全度高(低毒性)、給藥簡便(一天1次口服)和用得起(價格適宜)。一般可從相關疾病指南推薦的一線藥物中,根據上述四原則,篩選出最適合患者長期治療的藥物。例如,對普通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公認的首選藥物應是二甲雙胍,該藥除有降糖作用外,又兼有減肥、防治脂肪肝以及保護心血管等作用。藥物的劑量應適當減少,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最合適的劑量。以口服藥為主,並應按時服用,例如早晨服降壓藥、晚上吃降脂藥、臨睡前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以及早8時左右服用激素類藥等,治療效果更好。這些治療細節常被忽視,但卻是優化治療不可缺少的。

避免依賴藥物 基礎治療是基石

我們發現,不少醫生和患者都習慣地偏重於依賴藥物來治病,結果所用的藥越來越多,而疾病的控制仍不理想。其中重要原因是忽視了基礎治療,即非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相關防治指南都把基礎治療作為該病治療的基石,強調必須優先考慮,並貫穿始終。基本內容就是WHO宣導的“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