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耳朵出現這幾種現象,這是大病來臨的前兆,沒有早發現治療非病即殘!

耳位於眼睛後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聽覺感受器和位覺感受器位於內耳,因此耳又叫位聽器。也有人將外耳和中耳列為位聽器的附屬器。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兩部分。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膚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體,腺體的分泌物和耳毛對外界灰塵等異物的進入有一定的阻擋作用。

《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為藏精之髒,腎精充沛,則髓海有餘,耳竅濡養有給,表現為聽力聰慧;若腎精虧損,則髓海空虛,耳失所養,出現耳鳴耳聾。老年人聽力多減退,即與腎中精氣減衰有關。

1、雙耳最上部的邊緣低於雙眼:表示腎氣不足。

2、耳朵比正常瘦小:表示腎中精氣虛、先天不足。

3、耳鳴:表示過度疲勞體虛。

4、突發性耳聾:表示心神有問題,可能有心理疾病。

5、耳垂變為紅色:表示發燒或眼睛發炎。

就耳部整體而言,正常人的耳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如果耳朵乾枯沒有光澤,反應機體腎精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見於風寒感冒;還見於素體陽氣不足的人,這類人多怕冷惡風,手腳冰涼。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濕熱。

耳廓乾枯焦黑,多發於傳染病後期或糖尿病,因為在這個階段,機體陰液已經嚴重耗傷。

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點狀或片狀紅暈、暗紅、暗灰等,多見於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在中醫看來,一般來說,耳朵紅潤而有光澤的人,說明他先天腎精充足。耳垂小的人腎精不足;耳垂飽滿、堅厚、明潤的人則腎精充沛,”楊力說,如果出現聽力下降等問題,也可能提示你的腎有毛病。此外,耳朵還能反應其他疾病,比如耳朵顏色淡白、怕冷、手腳冰涼的人,多為腎陽不足;耳朵出現紅腫,多為“上火”;耳朵局部,尤其是耳垂,血管過於充盈、擴張,能看到圓圈狀等改變的人,則心肺功能可能存在異常,如冠心病人等。

耳朵保健常見的方法:

1.鳴天鼓

 兩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孔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扣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養生保健,而且對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兩個手掌分別貼在耳朵邊,用掌心將耳孔遮蓋住,然後用拇指以及小指固定好,剩下的三個手指或者分指交錯叩擊頭部後面的枕骨部,也就是腦戶、風府、啞門穴,耳朵邊會出現“咚咚”鳴響,就好像擊鼓一樣。這個辦法可以起到提神醒腦、寧眩聰耳的功效。所起到的作用不僅僅可以養生保健,而且對於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2.拎耳屏

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按摩耳朵養生的方法可有效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3.摩耳輪

以食指貼耳廓內層,拇指貼耳廓外層,不分凹凸高低處,相對捏揉。如果發覺痛點或結帶不舒服處,表示對應的器官或肢體有病變的可能,適度多多捏揉可治病。日久,痛點消失說明局部病變有好轉。此法不拘遍數,做2~5分鐘,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