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發燒婆婆堅持捂汗退燒,請你對這樣的行為堅決說不!

【六一兒童網導讀】現在許多人生病發燒了,第一件事情想到的不是吃藥看病,而是說回家睡一覺,把汗捂出來就好了。許多人就這樣挨過幾天,小小感冒就好了。但是如果是孩子遇到發燒,婆婆說多穿點多蓋點,出點汗就好了的時候一定要堅決的制止!別讓土偏方害了自己的孩子!

8個月大的寶寶,夜晚發燒都超過38.5,寶媽非常緊張,想要給寶寶吃藥,可婆婆覺得孩子太小不好喂藥,以前孩子發燒婆婆就給用被子捂汗,汗流出來就好了,婆婆堅持這樣做。結果高燒不退更加嚴重,到了醫院醫生得知後,嚴厲批評婆婆的行為,這種方法不但不能退燒,反而更加嚴重,孩子體內熱量拍不出,無法散熱,後果很嚴重!望所有爸媽注意!

持續的高燒可使小兒神經興奮性增高,可能出現抽搐和昏迷,這會直接損傷大腦。有些伴隨高燒的疾病,會嚴重損傷大腦,如腦炎、腦膜炎等,如確診為這些疾病,千萬不要耽擱,越早治療越好。此外,高燒還可能造成大腦缺氧,高燒時身體代謝速度大大加快,耗氧大增,可能造成大腦缺氧,進而造成腦細胞死亡,時間一長就會形成不可逆的損傷。

所以一旦確認孩子確實是高燒,一定要及時送醫就診,不要迷信老一輩的土偏方!父母們大多認為孩子發燒本就體弱,再給孩子洗澡,容易讓孩子著涼。實際上,用溫水洗澡給孩子也是一種降溫措施。類似的做法還有用濕毛巾敷頭、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導熱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發時的吸熱作用來降低體溫。此外,洗澡還可以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汗腺阻塞。具體做法是,用低於體溫2℃的溫水浸泡20分鐘,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溫很低的房間內,洗澡後及時擦乾,避免風吹,是不會著涼的。

 很多人都以為症狀消失就代表痊癒,誤以為寶寶退了燒就是病癒的父母也大有人在,卻不知,這種誤以為往往會導致孩子再次發燒或者加重病情,延誤治療。

發燒只是某種疾病表現出來的一個單一症狀,燒退只表明機體產熱與散熱的調節機制恢復正常,並不等於疾病痊癒。只有祛除病因,從根本上糾正疾病的發病基礎,才意味著疾病治癒。
護理發燒的孩子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臥床休息,減少孩子體力消耗。
2、室內空氣要流通,可在地上適當多灑幾次水。
3、要給孩子多喝開水。可在水中加些糖和鹽,以補充孩子因出汗而失去的水分。


4、孩子發燒後,食欲減退,要想辦法給孩子做些爽口、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片湯、米湯、藕粉等。
5、孩子哭鬧,煩躁不安,家長不要打罵恐嚇孩子,要有耐心,想辦法讓孩子安靜下來。
6、保持口腔清潔,每天用溫鹽水漱口3至5次。
7、出汗多時,要及時更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