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年人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呢?

有部分老人家在走路的時候感覺腳後跟總有疼痛的感覺,這是有可能腳後跟出現了一些疾病而導致的。比如跟後骨刺、風濕入體、足底脂肪墊萎縮等等,都會導致老人家腳後跟疼痛。

1.腳後跟疼的原因:足跟骨刺。

跟骨退行性改變導致的骨質增生,或者老百姓通常所說的“骨刺”,也是導致腳後跟疼的常見原因之一。跟骨長“骨刺”,只有當“骨刺”長期存在,且長“骨刺”的跟骨長期負重或負重過大,引起局部充血和發生無菌性炎症時,刺激病變部神經,足跟才會痛,此時“骨刺”才成為致病的元兇。

2.腳後跟疼的原因:氣虛不足,風濕入體。

腳後跟疼屬中醫“痹證”範疇,中醫學理論:“肝藏血養筋,腎主骨生髓,氣血不足則筋骨失養,腎虧虛則骨失所立,日久則致骨軟形變”,肝腎虛虧,身體極易受風寒和風濕的影響,足跟受涼容易引發腳跟疼。平時需注意調節飲食和生活方式,調節情志,補肝腎、壯骨舒筋。

3.此外,足弓結構發育異常也是引起腳後跟疼的原因。

跟骨是足弓負重的重要部分,人體在站立位元時,跟骨與距骨承擔了大部分的重量和壓力。人體解剖學中指出足弓本身的構造是為了人行走時候吸收震盪,如果您有高弓足、扁平足或內翻足等足弓發育異常情況,更需避免久站以及長期走路,適當減輕體重,穿平底軟底鞋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