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幼稚園家長親身描述,爸爸懂得給媽媽放假,對家庭有多重要

每天下班,我去幼稚園接孩子,總會看見這樣一位爸爸。

這位爸爸獨自坐在小小班教室的門外,要麼把電腦放在腿上,忙一會自己的工作;要麼帶一本書來,一個人安靜地看書。每每兒子下課出來,他總是牽起兒子的手問:“一會你想去哪玩啊?我們去騎單車?滑輪?還是踢球?

班上有個媽媽好奇,問他:“怎麼總是見你一個人接送孩子啊,他媽媽呢?”爸爸回答:“我們家有個傳統,就是每週六給孩子媽媽放一天假。她跟朋友出去玩了。”同班幾個媽媽聽完爆贊:“天啊,你這爸爸也太好了!覺悟太高了”,“瞧瞧,這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爸爸”……

 這位爸爸靦腆笑著答:“沒有你們說的這麼好,但這確實是我們家自己長期的‘實戰經驗’得來的。如果家裡有一個人長期帶孩子,那麼建議每週至少要給她放真正意義上的一天假。”

這個爸爸給我們講起了他們家的故事:

 孩子半歲那年,本來幫著一起照顧孩子的外婆,因老家有事不得不回去。一時沒有人可以再過來幫忙,養孩子的重任就瞬間落在妻子身上。“她本來自己有工作,可為了孩子先辭了。一開始還算好,可沒多久我發現,本來為人處世特溫和、圓融、得體的一人,卻也經常情緒失控、氣急敗壞。好幾次我下班回家,都明顯感覺她在強忍著、壓抑著自己的怒火和煩躁。”

 大概正因為這位爸爸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家務事自己參與的也多,所以對於帶孩子的繁瑣和淩亂,他懂。“我發現帶孩子、尤其照顧小寶寶,真的特別瑣碎具體。你剛收拾好的房間,他轉眼就能給你弄亂;你試著跟他溝通,他完全不懂你在哪一國;而且只要醒著,就精力特別旺盛;還特別不願意自己玩,分分鐘都要人陪著……要是再遇上生病或者夜裡不睡,麻煩就更大了。所以真不奇怪我老婆原先那麼好的脾氣,那時也常常崩潰。”孩子爸爸說。

一個完全把自己完全犧牲掉的母親,對孩子和家庭反而是壓力,這些壓力最後都會回到家人身上。媽媽懂得給自己放假,爸爸懂得給媽媽放假,不過是希望她在工作和孩子之余,也能有一小塊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興趣愛好,而不是把所有的精神和情感都聚焦與孩子,讓孩子無辜承擔著莫大的壓力。

如今,大部分的傳統家庭依然以媽媽帶孩子為主。而媽媽嘗試給自己放假,何嘗不是另一張形式的“放手”。媽媽們應該要懂得適當的“交棒”給爸爸。

其實,一段好的家庭關係,不是伴侶始終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而孩子永遠是那個嚶嚶待哺的孩子,而是每一個人都能在這段關係中,既有所成長,又互相成就,而每一次成長的驚喜,就藏在爸爸媽媽的假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