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天熱防中暑,教你三招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高溫作業和夏季高發。

具體說來,人的體溫受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控制,人體通過皮膚血管擴張、體內血液流速加快、排汗、呼吸、大小便等散發體內熱量。在高溫、高濕、暴曬、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人體會出現散熱障礙,導致體內熱量蓄積,發生中暑。過勞、睡眠不足、工作強度大是主要誘因,老人、兒童及有基礎性慢性病者易發。

一般說來,中暑的症狀可分為先兆、輕度和重症中暑三類。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胸悶等症狀。除以上症狀外,輕度中暑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至38攝氏度以上,也可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脈率增快、血液下降、皮膚濕冷等;重症中暑除輕度中暑表現外,還有痙攣、腹痛、高熱昏厥、昏迷、虛脫或休克,嚴重的會引起死亡。

盛夏時節如何預防中暑?

首先要遵守高溫作業規程,避免長時間滯留于高溫、高濕、密閉環境中。夏季室外作業,應積極採取防曬措施,避免長時間暴露于高溫、高濕、密閉環境中。

其次,應保證足量飲水,每天1.2-1.5升。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後應適量飲用鹽水。此外,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身體的環境適應能力,可減少中暑的發生。

第三,一旦出現中暑症狀,要積極應對。如果出現中暑初期症狀,要及時降溫、休息和補水,重症患者應及時就醫。出現中暑先兆或輕度中暑,應及時轉移至陰涼、通風處靜臥休息,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變化。可飲用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進行補水,同時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散等防暑降溫藥物。對於出現脫水、迴圈衰竭、痙攣、高熱等症狀的重症中暑病人,應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急救處理,救治重點是降低體溫,糾正體內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積極防治休克和肺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