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吃什麼對肝不好?這7種要小心!

人體有五臟,而肝就是五臟之一,人的新陳代謝會產生很多毒素,而肝是把這些毒素排出體外的主要器官,所以肝的健康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很多食物對肝有很大的危害,比如下面這七種大家要謹慎對待。

1、高度酒

高度酒的酒精進入體內90%以上是通過肝臟代謝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臟的解毒負擔,酒的度數越高,攝入量越大,對肝的損傷就越嚴重。另外,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酒的酒精度數越高,肌體所消耗的酶與維生素也就越多。對於本身解毒代謝功能低下的肝病患者來說,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有直接損害肝細胞的作用,因此,對於肝功不好的患者來說最好遠離酒。

若是無法戒酒,也要限制酒量。一般來說,男性肝臟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0克酒精,女性減半。也就是說,一天最多喝40克的酒精,這相當於含酒精6度的啤酒1000毫升,含酒精12度的紅酒500毫升,含酒精度50度的白酒100毫升(二兩)。飲酒的時候,牢記慢、少、多的原則。

2、黴變食物

1960年英國南部的一農場,短短的幾月裡,有10萬隻火雞突然全部死亡。解剖發現肝臟出血壞死,腎臟腫大。檢查飼料時才發現,元兇竟是發了黴的花生粉。從此,黃麴黴毒素致肝癌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

像大米、花生、玉米、糧食加工的糕點、米飯、饅頭等熟食都是容易發黴的,這些食物儘量不要存放在潮濕的地方,以陰涼通風、乾淨衛生的位置存放為宜,不可存放時間過長。判斷食物是否發生黴變可從顏色、質地和氣味等方面判別。

3、高糖食物

食用過多高糖食物,不僅易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肝臟,誘發脂肪肝;而且還會使胃腸道的酶分泌過多發生障礙,影響食欲,加重胃腸脹氣,所以大家應少食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品等。

糖吃多了也是不好的,這大大增加了肝臟的超負荷運行,要儘量的少吃一些。

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那麼究竟每天吃多少才合適呢。近年來國內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每天每公斤體重控制在0.5克左右為宜,就是說,成人每天不宜超過50克,小兒不宜超過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應超過10克。

4、煙薰烘烤食物

據報導,波羅的海沿岸冰島等國家的人們,喜歡吃薰烤的肉類,那裡消化系統癌症(特別肝癌)特別多。實驗證實,天然氣、煤、木炭、柴草等不完全燃燒時

據報導,波羅的海沿岸冰島等國家的人們,喜歡吃薰烤的肉類,那裡消化系統癌症(特別肝癌)特別多。實驗證實,天然氣、煤、木炭、柴草等不完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苯並芘(致癌物質),因此,用高溫煙火薰烤出來的食品會受到污染。

所以要少吃燒烤,燒烤不要吃間接與炭火接納的食物,其致癌物比電烤和加鐵板燒烤的多。西方人在吃烤肉時,喜歡配點兒檸檬汁,也不妨借鑒一下。檸檬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及抗氧化劑,將檸檬汁塗在烤肉上吃,還可以減少致癌物的危害。

對肝臟有害的食物不止這些,那麼還有什麼食物會對肝臟有損傷呢?下面小編為介紹,日常飲食記得少吃這些食物。

5、含亞硝酸鹽的食物

主要包括泡菜、醃酸菜、變質的殘剩菜,及發酵的酸煎餅、鹹魚等。這些食品含硝酸鹽較多,大量食用後,腸道細菌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後者可胃內合成亞硝胺變成一種強烈的化學致癌物,可引發肝癌。

因此,在食用蔬菜時首先應注意保鮮,防止腐爛,如已腐爛變質不可再食用。剛醃制的蔬菜(如醃酸菜等)不宜大量食用,也不宜過早食用。

主要包括泡菜、醃酸菜、變質的殘剩菜,及發酵的酸煎餅、鹹魚等。這些食品含硝酸鹽較多,大量食用後

因為細菌在一周內把菜中的硝酸鹽還原成有害的亞硝酸鹽勢頭正旺,一周後由於醋酸及乳酸的分解破壞,亞硝酸鹽的含量才逐步下降,所以醃酸菜一定要醃透,最好醃半個月以上再食用。

6、高脂肪食物

適當的攝入含脂肪的食物可以供給能量,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過多的攝入脂肪含量高的油膩食品則是健康飲食的禁忌。另外一些加工食品通常是熱量高、缺乏營養素、高澱粉及高脂肪的食物,對人體的肝臟百害而無一益,也應避免長期食用。

所以大家應儘量少食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肝、腦、腸等)、葵花籽等。

7、熏臘味食物

不要多吃鹹魚、香腸、臘肉等熏臘味下酒菜,因為此類熏臘食品不僅含鹽高,還有大量色素與亞硝酸鹽,這些有害物不僅傷肝,而且會傷害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誘發癌症。

香腸能不吃就不吃,兩周最多吃一次。吃的話,可搭配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番茄、黃瓜等。臘肉一定要少吃,吃前要先蒸一下,去除多餘油脂,或將臘肉切片,放入淡鹽水中浸泡一會,可以稀釋出臘肉的一些鹽分。用臘肉炒菜時,可多放洋蔥、蒜、蒜薹,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亞硝酸鹽變成亞硝酸胺(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