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研究:膝蓋關節炎可預防 健康習慣是關鍵

【環球網綜合報導】英國《泰晤士報》8月15日報導稱,一項研究發現,膝蓋關節炎是可預防的,它並不是人體磨損老化導致的必然疾病。

研究人員稱,膝蓋關節炎現在的患病風險是二戰前的兩倍,這主要是由於生活方式變化,例如日常飲食和鞋子變化等。而且,日漸肥胖、壽命延長同樣是致病原因。

骨關節炎是一種伴隨疼痛的關節疾病,英國880萬名45歲以上人口深受其害,占該年齡段總人口的18%以上。科學家研究了包括史前狩獵採集者到現代人類的2500多個骨架,發現骨關節炎發病率穩定了幾個世紀後,在過去幾十年間急劇上升。

哈佛大學生物科學教授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是該項研究的作者,他說,如果醫生能確定推動過去70年發病率變化的原因,許多病例就可以得到避免。研究人員目前在調查導致發病率上升的可能因素,包括缺乏鍛煉、飲食中精製糖過多、日常穿著的鞋履、路面硬度等。

利伯曼教授說:“膝蓋骨性關節炎並非是衰老的必然結果,我們應將其視為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的疾病。人們能活到60、70、80歲,卻從未患過膝蓋骨性關節炎,那不是很好嗎?現在的社會幾乎不注重預防,因此我們需要重新轉移注意力,注重預防關節炎和其他所謂的衰老疾病。”

膝蓋骨關節炎是由於保護骨頭末端的軟骨變硬變薄,導致關節組織改變。最後,軟骨過薄,無法覆蓋骨頭末端,骨頭之間相互摩擦,加劇疼痛,改變關節形狀,導致骨頭脫離原位。四分之三的關節炎患者稱有持續疼痛,治療方法通常僅限於使用止痛片或在關節注射類固醇。病情嚴重時,唯一的另外選擇是人造關節。2015年,第一次置換關節的病患中,關節炎患者占了98%。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伊恩•華萊士(Ian Wallace)參觀了美國各地的人類遺骸,尋找股骨和脛骨上玻璃般的光澤,這是兩塊骨頭相互摩擦多年的結果。華萊士說:“導致二戰後關節炎患病率急劇上升的因素有很多,但兩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缺乏鍛煉和日常飲食中促炎食物過多,尤其是含糖食物。”(實習編譯:武昀 審稿:田瑞哲) 相關新聞 寒冷會導致關節炎? 沒有科學依據2016-12-30 09:58 “過度使用”關節容易引起關節炎2016-12-20 09:36 世界關節炎日——說說常見關節炎的治療2016-10-12 15:32 關節炎該怎樣運動2015-10-19 06:52 吃魚生也會吃出關節炎2015-09-2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