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冬季泡腳用什麼好 有哪些人不宜泡腳

冬天氣候寒冷,很多人會選擇泡腳來暖和身體。但如果能在泡腳水裡再加入這幾個寶貝,效果可就不一般了!

加點生薑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薑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薑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症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加點艾草

艾草具有溫肺逐濕寒的作用,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人很有好處。取30-50克幹艾草煮水泡腳,方法與前面(生薑)相同。用艾草泡腳,每週2-3次即可,不宜過於頻繁,發熱和患有低血壓、糖尿病的人,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加點紅花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它能夠活血通經,祛淤止痛。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提早用紅花泡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

如果用30—50克的幹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迴圈,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

如果血液迴圈不好,平時手腳容易發麻,或者下肢出現淤血,就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泡腳後,不僅能夠使血液迴圈問題得到改善,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品質。在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還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加點桂皮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如果出現了腎源性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 一定的消腫作用。

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症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於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以選用前面提到的生薑煮水來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迴圈,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泡腳的禁忌有哪些

1、太飽太餓時不宜泡腳

因為此時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還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有特殊疾病的患者不宜泡腳

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因為這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3、糖尿病患者要留意水溫高低

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兒童不宜泡腳

兒童是“純陽之體”,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所以不建議嬰幼兒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5、女性經期別亂用中藥泡腳

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複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症狀。

泡腳遵循4個規則

1、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後心潮濕、額頭出汗珠即可。若泡腳時不出汗,也不可時間長,多泡幾次就會有改善的。

2、最好睡前泡腳,但要飯後一小時。

3、以溫水40-50℃最合適,用浴巾覆蓋木桶,不僅能達到保持水溫的目的,又能使膝關節置於桶內,提升膝關節溫度。

4、浸泡前後喝1杯水,以利新陳代謝及體液的補充。

相關推薦:

一次雙腳拍打,勝過十次泡腳!腳部的筋越軟,人就越長壽!

泡腳時的最佳時間 最佳水溫有要求嗎

黑茶泡腳有何好處 黑茶汁足浴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