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早教重要嗎?7個方面告訴你早教勢在必行

嬰兒早教是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一個話題,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於家長來說,平時也應該瞭解一下嬰兒早教的問題,要瞭解一些孩子的心理需求問題,做到一些語言教育,創意教育,知識教育等相關的內容,既要讓孩子能夠受到一些領悟,同時又讓孩子生活在健康快樂的氛圍當中。

第一,孩子需要學習語言,這是語言教育

嬰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就是語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對他說話,其實就是教他語言。學習母語,對一般孩子來說,都不成問題。

正常的孩子,不到6周歲,都能運用母語應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學一門外語,首選自然是國際語言–英語。精通英語可以擴大一個人的視野,提高一個人成就的上限。

第二,孩子需要認識生活環境,這是知識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對環境做到能區別就夠: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爸爸,那個人是叔叔,那個人是阿姨;這是桌面,這是椅子,那是床;這是汽車、這是火車、那是飛機、那是船孩子逐漸長大,對環境的認識增多了:媽媽陪我的時間最長,爸爸只有晚上出現;叔叔和阿姨很多,但並不常見到+孩子的好奇心擴大得很快,有些孩子還未認識家、學校和他的國家,他就要認識地球和宇宙了;孩子還會好奇過去和未來;好奇森林裡的鱷魚和蟒蛇,也好奇要靠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和原子。

第三,孩子需要發展想像世界,這是創意教育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類的夢想。幻想是創作和發明的開始。反應遲鈍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勵。為什麼有些大人會被覺得單調、乏味?很簡單,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為少聽少讀童話故事,而狹窄了他的想像世界,長大成人後,自然顯得較少創意,讓人感到他單調而乏味。顯而易見的,多讀童話故事,可豐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強孩子的能力。

第四,孩子需要學習做做事,這是品格教育

當你發現環境不高興的時候,你差不多沒有時間後悔了。隨便丟垃圾袋,隨便砍掉一棵樹,不節省用水,不節省用電,不節省用紙……都是和環境作對的行為。人和人在一起,遊戲或者工作,都不免有衝突。什麼時候堅持己見,什麼時候讓步,怎樣讓步,讓多少,這是很難的決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純粹只是一個人的,不妨埋頭苦幹。不理別人。但是一牽涉到別人,你就要考慮別人怎麼想、怎麼講。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難的地方。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教導孩子學習做人做事。

第五,孩子需要認識人生,這是生涯教育

孩子上了學校,課本上的大人物,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將軍、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政治家是他們另一個並想模仿的對象。

當孩子嚮往的目標鎖定於有限的幾種之後,對他自己,挫折將多於鼓勵。顯然,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之路百條千條,條條道路認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許多動人、感人之處;所謂“行行出狀元”就是這種意思。尊重別人的選擇,努力於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認識廣泛的人才有這樣胸襟。

第六,孩子需要培養智慧,這是思想教育

創意是智慧的表達。許多人認為智慧是天賦。

不錯,有一些人的確比另一些人有創意而被認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還是靠後天訓練來的。和語言的能力一樣,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小:指導孩子怎樣觀察事物;和別人有不同的發現、看法和做法的時候,鼓勵他表達出來,做出來;更進一步訓練他非難別人的和自己的觀點,推翻別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後引導他試著發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訓練孩子的智慧,當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難:孩子小小的發現小小的發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成就獲得肯定是孩子繼續努力的原動力。

第七,孩子需要培養幽默感,這是氣質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會說調皮話的人,會說笑話的人,善於諷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這些雖然和幽默感沾上邊。但是還是不能正確地說明什麼是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