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微量元素作用,與健康息息相關!

微量元素在人體中含量很少,是微不足道的功效,但對生命的主要價值是很高的,對人體的發育,需要吸收的元素都很重要。平時微量元素中能給人體帶來的是銅,鐵,鋅,這些重要的元素,不管是成年人,嬰幼兒,還是老年人都會用到。

微量元素在體內含量雖然很少,但對於生命來說卻是很重要的,可以影響胎兒發育的微量元素有鐵、鋅、碘、鎂、銅、錳等。

1.銅

銅是一種常見的微量元素,正常成人體內的含銅總量為100~200毫克,一個足月新生兒含銅總量為16毫克。銅缺乏和銅代謝異常時,可發生MenKe氏綜合征、嬰兒症狀性缺銅、肝豆狀核變性、羊膜早破等。有人還進行過研究,發現習慣性流產與胎兒體重減輕也與孕婦缺銅有關。穀、豆、肉、蔬菜中含銅較多,孕婦可根據具體情況食用。

2.鋅

鋅是人體另一重要微量元素。正常成年人體內含鋅2~2.5克,足月新生兒含鋅約60毫克,大部分存在於肌肉和骨骼中。如果母體缺鋅,容易使胚胎發育速度減慢,各組織器官的分化紊亂進而導致畸形,其中尤以中樞神經系統的畸形多見;還可導致性腺發育不全的侏儒症,同時也容易發生流產、過期妊娠以及低體重兒等現象。所以要求孕婦的鋅供給量應在25毫克/天左右,最低不能低於15毫克/天。所有食物中均含鋅元素,但動物性食物中的含量比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多。

3.錳

人體內錳的含量為10~20毫克,它對維持骨骼正常發育、繁殖,神經系統及智力發育都有重要作用。母體缺錳,可影響胎兒腦的發育,使胎兒骨骼異常,出生後腦功能失調,容易發生癲癇病。孕婦血錳水準低者,其新生兒出生體重及身長等均低於正常值。

4.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而甲狀腺素則影響全身組織氧化作用。胚胎第10~18周是神經系統發育時期,此時缺碘可致甲狀腺素合成不足,造成永久性的中樞神經和聽神經損害,形成果、啞、聾、痙攣性癱瘓、先天性克汀病、甲狀腺腫等。孕婦應有意識地多吃些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海蜇、海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