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快看過來,心臟供血不足要這樣做

心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現供血不足,將會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心臟供血不足可能會引發心絞痛等多種併發症,患者可通過健康飲食和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平時應該多吃動物肝臟之類的補血食物,配合相應的藥物,長期堅持,心臟供血不足的症狀就會有所改善。

一、心臟供血不足的原因是什麼

心臟供血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心臟冠狀動脈出現硬化或有纖維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粘在血管壁上,這些物質會使心臟血管腔變窄,血流通過量減少,或者因為吸煙或飲酒後、或者情緒異常、氣候突變等因素導致冠狀動脈的痙攣,使供給心肌的血液不足。

心臟活動需要充足的能量供給。心臟本身的供血,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心臟的重量雖不足全身體重的1%,但卻需要全身血液量的20%才能滿足心臟自身的供血;

人體為了滿足心臟供血的特殊需要,還自成一個供血系統,以保證充足供血。心臟自成的供血系統,是冠狀動脈迴圈。

有關心臟供血不足的原因及有哪些的介紹,大家應該清楚了吧。導致心臟供血不足的因素有很多,無論是哪種因素導致的,一旦發生的話,給我們的健康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掌握主要的治療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進行醫治,畢竟針對性的進行治療才可能最終擺脫病症的困擾。

二、心臟供血不足的表現

1、心臟供血不足非常有可能發生心絞痛,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短暫缺血而出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常見原因是冠狀動脈彌群硬化。

心臟供血不足影響心功能,心功能嚴重下降會影響全身的血液供應,包括腦部血供。具體現象有體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腦血供少可引起眩暈和意識模糊(如果是站立位易跌倒受傷)老年人心血管系統的老化是引起血壓升高和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

2、心臟供血不足對心臟和全身都可能帶來許多不利影響。心臟沒有“氧倉庫”,完全依賴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會引起缺氧、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終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會出現左室功能衰竭。嚴重時就會出現非常危險的心源性休克。

3、供血不足也有輕重之分,重者可昏倒心律嚴重不齊心率快超過正常範圍,以及無力食欲減退等;而輕者一般可有頭昏乏力早博等症狀。老年人體質差有些就有心臟供血不足的情況,人老易發生心功能減弱,根本原因是冠狀動脈發生病變,血液難以流通從而出現胸悶心慌甚至心絞痛症狀。

三、心臟供血不足該如何進行治療

心臟供血不足是可以進行一定的調節與緩解的,首先建議查看心臟供血的特點,一是需要身體的充足血液供應,可以查看是否是因為貧血引發的問題,建議可以對身體進行補血,吃一些含鐵量比較豐富的食物,比如說動物的肝臟,還有菠菜等,並且防止失血的情況,第二個是因為平時供血系統出現了問題,主要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治癒的。

心臟供血不足也稱隱性冠心病,可以採取中藥進行治療,患者可以吃阿斯匹林來治療,也可以選擇一些中藥進行治療,像丹參片,速效救心丸等,平時不要吃特別鹹的食物,高脂肪的食物不要多吃,多吃一些含有維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物,豆製品的食物也可以適當的吃。不要喝酒,也不要吸煙。平時不要經常熬夜,熬夜會對心臟有一定的影響,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焦慮的心態。

心臟供血不足就是心臟有斑塊,所以會導致心臟貢供血血少,供氧少,心臟供血不足患者會感到胸悶,氣短,嚴重的話會窒息而死亡。一般來說心臟供血不足就是冠心病的症候,是很難徹底治療的,一般用藥的話,是一些軟化血管的藥物或是抗凝血的藥劑,如果患者嚴重的話還得做要安裝支架,患者出門的時候最好是有家屬陪同,同時要帶著硝酸幹油以備救急用。

四、心臟供血不足要怎麼吃

1、飲食

限鈉鹽攝入,咖啡因飲料

宜食脫脂或低脂牛奶,肉類以禽類、瘦肉、魚肉和其他水產品為主,食用黃豆製品,食用油用豆油,避免醃制和油炸食品。

水果兩種以上/天,多吃蔬菜,品種齊全,淨量500g/天

2、心臟供血不足食療膳方

取核桃,紅塘,紅棗適量。將核桃,紅塘,紅棗按1:1:1的比例上鍋蒸10分鐘左右食用,每日3次,每次吃2--3勺,每次吃3個棗,多則無益。注:此為食療,可以長時食用。注意每次不可蒸太多,以免浪費。

3、飲食注意

素食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黃豆和豆製品如豆腐有利於心臟健康。魚類(脂肪酸)。魚類最好與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同吃(大蒜等)。適量飲用紅酒有利於心臟。注意,只是紅酒,白葡萄酒和烈性白酒都不算。動物心臟也有滋補心臟的作用。可以適量食用雞心,豬心等。預防心臟疾病,早餐儘量多攝取熱量,晚餐則儘量少碰油膩食物。晚餐儘量清淡,攝取熱量不要超過全天的30%。油炸食品有害心臟。含大量飽和脂肪的食物不利於心臟:牛油,動物食品,全脂奶等。含不飽和脂肪的花生醬,花生油,花生果,橄欖油等對心臟有好處。白菜和動物的心臟。芹菜全麥、燕麥、糙米、扁豆、洋蔥、蒜頭、菇、茄子。

4、合理飲食

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脂肪的攝入不超過總熱量的30%,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類食品,多進食水溶性纖維食物,例如水果和青菜,當中香蕉、蘋果和燕麥都可降低血脂。另外,喝牛奶雖然有益,但是全脂奶卻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應儘量避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