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皮膚結核病有什麼症狀?

皮膚結核病會特別漫長,並且破壞性比較大,如果很不幸在臉上的話,可能會導致毀容,一般常見的皮膚結核病有五種,尋常狼瘡,疣狀皮膚結核,瘰鬁性皮膚結核和硬紅斑還有丘疹壞死性結核疹幾種。

(1)尋常狼瘡(lupusvulgaris):最常見,約占皮膚結核病人的50%~75%。一半以上發生於面部,其次為四肢,臀部及頸部等處。基本損害為針頭至黃豆大小的結節,紅褐色至棕褐色,質地柔軟,稱為“狼瘡結節”,用玻片壓時呈棕黃色,如蘋果醬狀,稱之為蘋果醬現象(applejellyphnomerion)。結節可向周圍擴展,逐漸融合成大片紅褐色浸潤性損害或逐漸吸收而遺留下菲薄、光滑的萎縮性瘢痕,亦可破潰形成潰瘍,癒合後形成條索狀、高低不平瘢痕,瘢痕收縮致功能障礙或畸形。繼發感染時可伴有疼痛。

(2)疣狀皮膚結核(tuberculosisverrucosacutis):少見,約占皮膚結核病的4%~5%。成人男性為多(70.8%)。系外感染所致。多見於手背、指背,其次為足、臀、小腿等暴露部位。損害大都為單個,少數為多個單側分佈。初起為黃豆大暗紅色丘疹、質硬,丘疹逐漸向周圍擴大變成斑片,角層增厚粗糙不平,形成疣狀增殖,有較深溝紋分隔,加壓時常有少許膿液從縫中溢出,表面常覆以灰白色黏著性鱗痂,損害周圍繞以紅色浸潤帶。可逐漸向四周或一側緩慢擴展,也可從中央癒合留下不規則或光滑柔軟的萎縮性疤痕。很少發生潰瘍。

(3)瘰鬁性皮膚結核(scrofuloderma):亦稱液化性皮膚結核(tuberculosiscutiscolliqua-tiva),約占皮膚結核的10%一15%。多發生于兒童。常由淋巴結核、骨結核或關節結核等病灶直接侵犯皮膚或經淋巴管蔓延至附近皮膚而發病。好發於頸側,其次為腋下、腹股溝及上胸部等處。初起為黃豆至白果大,稍硬、無痛、可移動的皮下結節。漸增大並與皮膚黏著,局部皮膚變紅或暗紅,中心發生乾酪樣物質的稀薄膿液。鄰近可陸續發生新的皮下結節,並相互連接或貫通呈帶狀分佈,非常特殊。常遷延多年。愈後留凹凸不平的不規則索狀或橋狀疤痕。

(4)硬紅斑(erythemainduratum):本病目前將其分為2型,一種為Bazin型,屬血源性皮膚結核病,另一種為Whitfield,是一種血管炎,即結節性血管炎。本病少見,多見於青年女性。好發于小腿屈面,常對稱分佈,數不多。基本損害為豌豆至蠶豆大的皮下硬節,以後逐漸增大並與皮膚粘連,呈暗紅色或紫紅色,結節經3~4個月可漸軟化破潰。形成深在性不規則坑穴樣伴以陡峭或潛行性潰瘍,分泌稀薄淡黃色帶有乾酪樣小塊膿液。潰瘍經久不愈。愈後遺留萎縮性疤痕或色素沉著,易反復發生多年。

(5)丘疹壞死性結核疹(tuberculoidpapulonecrotica):少見,多見於青年女性。好發於四肢伸側,尤以肘膝關節伸側為多,也可見於臀部及軀幹,對稱分佈,有群集傾向,基本損害位於真皮深處,為高粱至黃豆大硬性丘疹,呈暗紅或紫紅色。部分丘疹可自行吸收消失,多數丘疹經1個月左右,中央發生壞死,繼而乾涸結痂,痂去後可見小潰瘍,愈後留有萎縮性色素沉著性疤痕。病程漫長,常成批發生,尤以春秋季為甚。一般認為系體內結核桿菌經血行播散至皮膚,並在皮膚迅速被消滅所致.但近年來有人根據血管病菌變的特徵推測,本病很可能是血管炎的一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