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拉奶瓣是什麼原因呢?

哺乳期的寶寶排出的糞便中帶有白色的小顆粒,通常稱之為“奶瓣”,說明寶寶消化功能出現了異常,要及時查找原因,看看是因為寶寶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引起的,還是因為飲食習慣改變引起的,再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調整即可。

寶寶拉奶瓣的特點

正常大便的性狀和餵養方式有關。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磅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乾燥、粗糙,如硬膏樣,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較多,大便可能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有時大便裡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嬰兒階段,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消化適應能力較差,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定時餵奶造成餵養量過多,飲食成分搭配不合理,牛奶濃度太大或者突然改變飲食品種,對過多地添加輔食不適應,以及斷奶期食物營養量過高等都會使嬰幼兒消化器官不能適應,從而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大便異常。表現是量多,泡沫多、粥樣、蛋花樣、稀水樣並伴有特殊的酸臭氣味等,對於這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只要調節好飲食即可糾正。

解決辦法

排便有奶瓣並且呈花樣便(大便稀且酷似雞蛋花樣),每日5-6次.此時應減少母乳餵養的時間及喂量.

改善蛋白質消化不好引起的奶瓣

如果寶寶大便中的奶瓣不超過米粒大小,普遍認為屬於正常範疇,媽媽無需過分擔心。但是,當大便中的奶瓣大於米粒大小時,家長應給予足夠重視。

其實,奶瓣是寶寶對蛋白質不消化了,沒消化的蛋白質和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形成了奶瓣。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應試試減少自身食物中的蛋白質攝入,就是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吃配方奶粉的混合或人工餵養寶寶,應改服小分子水解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寶寶對普通奶粉中的大分子牛奶蛋白不消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