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寶寶拉膿血是什麼原因

如果寶寶出現拉膿血,應該引起家長的警惕,這多為一些疾病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和一些消化道的疾病有關,另外也可能是一些外科疾病,如果孩子大便出現膿血,並且有粘液,這可能是一細菌性痢疾造成的,這時候孩子常常也會引起腹痛,發熱等症狀,另外要警惕急性壞死性腸炎,也容易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症狀。

嬰兒便血原因

一、大便中帶有血液及黏液

痢疾:包括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患兒往往有發熱、腹痛、大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指每次拉一點點,剛拉完又想拉,有肛門下墜、大便拉不完的感覺)、便中混有新鮮血液及黏液等症狀。

中毒性菌痢是細菌性痢疾中最兇險的一種,多見於2-7歲的嬰兒,好發于夏秋季,這種痢疾在便血開始前,即可出現中毒性休克的表現。

急性壞死性腸炎:又稱急性出血性腸炎,有發熱、腹痛、腹脹、嘔吐、煩躁及感染中毒症狀,嚴重時可發生休克。患兒大便次數增多並帶有黏液血便,或像赤豆湯、洗肉水樣,腥臭味重。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加,常採取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

腸套疊:多見於2歲以內、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

二、大便像柏油顏色

消化道潰瘍:嬰兒的大便像柏油顏色又稱黑便,出血部位可能在胃及小腸的上段,主要見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大便隱血試驗可呈陽性。

但是嬰兒的潰瘍與成人不一樣,便血前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適等症狀,也可能根本沒有胃疼、反酸的病史,而是突然排出柏油樣的黑便,通過X線檢查等可以證實診斷。消化道潰瘍引起的血便,通常可用藥物治療予以控制。

三、大便拉完時滴出新鮮血液

直腸息肉:這是嬰兒便血中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3-6歲的嬰兒。嬰兒往往在排便結束時出現鮮血,血量小,也不痛,不和糞便混雜在一起。

息肉多長在腸腔內黏膜上,像一個帶蒂的肉疙瘩,通常大小像蠶豆或黃豆。有經驗的醫生在直腸指檢時常可觸及息肉。若息肉繼發感染,則可出現黏液膿血便。息肉的治療可採取通過乙狀結腸鏡摘除或電灼等辦法。

肛裂、便秘:肛裂和便秘常“結伴”而行。肛裂即肛門口邊緣裂傷,嬰兒大便幹硬,有少量點滴鮮血,同時伴有排便痛。肛裂患兒平時應注意保持肛門區的清潔,多吃一些易消化及有潤滑大便功能的食物。

假如嬰兒有便秘,幹硬的大便經過肛門時,容易將腸黏膜磨破而導致出血。便秘的嬰兒排便時出血,但不痛,血色鮮紅,便時出血,便後出血自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