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艾灸後皮膚極癢是怎麼回事?

艾灸特別適合於體寒、濕氣重的這類人群,艾炙可通過穴位將熱量傳遞給人體的各位部分來以攻克人體的寒氣以達到去濕的目的。但許多朋友卻在進行艾灸之後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等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呢?其實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體內寒氣特別重的人身上。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處理,慢慢的當通過艾灸的方式把體內的寒氣排完之後,皮膚上出現的膚紅腫瘙癢的情況就會得到相當的改善。艾灸除了會有皮膚瘙癢的情況出現之外還有許多不良反正,下面可詳細瞭解一下。

艾灸後皮膚極癢為什麼

灸後,在艾灸處瘙癢,若頻繁發作,應該是體內的寒邪很大,艾灸的熱量還不能攻克肢體的寒邪,經絡也在不通的狀態之中。這種狀態灸後是很癢的,因為熱和寒的對撞,艾灸的元氣補入體內驅逐體內的寒邪,在體表反應的就是癢,紅疹,疙瘩,有的會表現的皮膚粗糙。

體寒重的病人,在艾灸中會頻繁出現這樣的症狀。如果你問什麼時間會好一些,我只能告訴你,大約灸到感覺肢端溫熱的時候,體內寒氣逐漸撤退,這時候癢的症狀也會改善,皮膚的毛糙也會好轉。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很久。

有癢的表現應該是風寒濕邪的體表提現,這個時候,如果想控制癢,那麼一是在這裡點刺放血後拔罐,二是在體表刮痧,給病邪出處,三是繼續艾灸,如果用這三種方法,綜合治療,效果應該是很好的。

艾灸不良反應應當如何處理呢?下面一起來看專家的介紹吧!

1、灸時全身或半身出汗。屬多虛多寒,屬邪毒外排的現象,2-5次施灸後可緩解。

2、灸時癢。多為風、為虛、為濕。

3、灸時身體抖動。多為肝經問題,屬經絡不暢達的原因。

4、灸時腿、肩頸、腳等冒風或冒涼氣。為寒氣或風氣外排的過程。

5、灸時熱量可達腹內或下肢。多為虛寒體質,為好轉的表現。

6、灸後有水泡。古稱灸花,為濕氣或其它毒素外排的表現。小的無需處理,大的需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將濃液引流減壓,注意消毒包紮避免感染。

7、灸後局部起紅疹。多在灸完2-3天后出現,多數屬濕氣外排的好轉反應。

8、灸後傷口處發癢、發紅、發腫、化膿。屬傷口處有濕熱(或寒濕)外排現象,屬好轉反應。

9、灸後膝蓋處有向外冒風感或發麻感,屬風邪外排(或濕氣)外排現象。

10、灸後不熱,沒有感覺。多為身體經絡瘀阻不通,或身體非常好的表現。

11、灸後經絡通暢,激發了身體“真實”的情況。

12、灸後腹瀉。屬於排毒的反應,並無沒力氣的表現。

13、灸後便秘,多為氣血虛或體內有熱而產生,灸後可多喝溫水可緩解。

14、灸後腰酸腰痛。屬於“氣沖病灶”的反應,氣血打通鬱結點,本來沒有感覺,現在反而有了感覺,多為身體有陳舊性損傷。

15、灸後頭暈、失眠。多為氣血充足,上沖於頭部的反應。

16、灸後月經量過多或月經量過少。多為肝、脾、腎虛症不能固攝所致,灸後氣血運行加快,會出現短暫的月經紊亂,隨著灸療過程身體臟腑功能增強,此症狀消失;另外一種原因屬體內排毒的反應。

17、灸後月經延遲和月經提前。屬經絡調整的過程,屬好轉反應,不影響下個月經週期。

18、 灸後月經淋漓不斷,多為有婦科炎症,建議去正規醫院診斷治療。

19、乳腺增生灸療時部分會有疼痛和蟻行感。疼痛屬化瘀散結的過程,蟻行感為氣血運行邪毒外排的過程。

20、子宮肌瘤是否可灸,體寒可灸,體熱禁灸,一般肌瘤直徑超過62.5px不建議施灸。身體疾病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調理。

21、口渴,有些人在艾灸之後會口渴,這是正常的。這是因為艾灸時候體內新陳代謝加速所致。艾灸後可以適量多喝紅糖水或者是溫水,更有助於身體毒素的排除,注意不要喝菊花茶等寒涼性質的飲料,否則會影響艾灸的效果。

艾灸後如果有不良反應要停止艾灸,根據不同的反應進行調理,上述介紹的21種反應已經很全面了,大家不妨按照症狀,進行治療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