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心包積液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心包積液是一種心血管常見的一種疾病,並且這種病症尤其多見於女性身上,更年期的婦女最容易患上這種病症。這種病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感染性心包積液主要是因為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心包積液可能是由於腫瘤、肺癌及風濕病等引起的。患有此病會有胸悶氣短、心口好像有堵塞物的感覺。下面來介紹其治療方法。

治療

1.內科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應用激素、抗炎藥、抗結核藥以及其他病因治療。在沒有症狀時也可以不用藥物而予以觀察。

心包穿刺可減輕症狀,可抽取心包內液進行分析,以助於診斷和治療,但其本身的治療效果並不確切,已不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2.外科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解除已有的或可能發生的心包堵塞,清除心包積液,減少心包積液復發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縮窄。

本病在診斷明確、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

(1)經劍突下心包引流 操作簡便迅速、損傷較小、近期效果明確,肺部併發症較少,適宜危重患者、高齡患者;但術後心包積液的復發率較高。為減低復發率,可增加心包切除的範圍。

在本世紀70年代始將其稱為心包開窗。然而,心包開窗的治療機制,只是近數年才得以明悉。研究表明,在持續充分引流的基礎上,心外膜與心包之間出現纖維粘連,心包腔消失,是心包開窗具有長期療效的原因。

經劍突下心包引流的技術:切口起自胸骨下端並向下延伸,共長6~8cm。正中切開腹白線上段,顯露並切除劍突。鈍性分離胸骨後壁與心包前壁之間的疏鬆組織。以外牽開器顯露上腹部切口,以一直角拉鉤拉起胸骨下端。切開心包前壁,吸除心包內液。將心包切除約3cm×3cm,完成心包開窗。經切口旁另作一小切口放置心包引流管。縫合切口。心包引流管留置4~5天。

(2)經胸心包部分或完全切除、胸腔引流 本方法引流完全,復發率低。由於切除了較多心包,減少了產生心包積液和產生心包縮窄的根源,因此手術效果確切可靠。但手術損傷較大,可能出現肺部及切口併發症。

(3)使用胸腔鏡(VATS)的心包切除、胸腔引流 可在較大的範圍切除心包,損傷甚小,引流滿意。術後併發症較少。但麻醉較複雜。

應用胸腔鏡行心包切除的要點:患者全麻,氣管內雙腔管插管,右側臥位,右側肺通氣,左側胸膜腔開放、左肺萎陷。首先經第七肋間穿入10mm套管針以擴張肋間徑路放入胸腔鏡攝像機。行胸腔內探查。然後沿腋前線經第六肋間放入鉗夾器,經第五肋間放入剪切器。在手術中可應用約8cm水柱持續正壓的二氧化碳吹入以使肺萎陷並保持之,以利於顯露心包。辨認膈神經,在其前、後方各作切口,切除心包共8~10cm2。注意勿傷及左心耳。鉗夾出切除之心包片。在心包切除處放置引流管經肋間引出,術後保留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