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慢阻肺護理診斷措施有哪些?

慢阻肺是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人體肺部疾病,出現慢阻肺就會容易出現氣流異常的狀態,平時還會容易引起炎症,對肺部健康有很大的損傷,而診斷慢阻肺方法可以通過肺部的檢查來進行判斷病情,平時除了治療以外也需要及時護理,生活中儘量不要抽煙。

診斷

肺功能檢查是判斷氣流受限且重複性好的客觀指標,對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診斷、嚴重度評價、疾病進展、預後及治療反應等均有重要意義。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金標準。

診斷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肺功能指標為:用支氣管擴張劑後,FEV1

1、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

是患者在用力深吸氣後儘量用力呼氣,測定在第一秒內呼出的氣體容量。

2、FVC(用力肺活量)亦稱用力呼氣容量

指吸氣至肺總量,然後用最大力氣、最快速度呼氣至殘氣量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體容量。

3、VC(肺活量)亦稱緩慢肺活量(SVC)

指在用力深吸氣至肺總量後以緩慢的、非用力的最大呼氣容量。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由於用力呼氣時氣道過早塌陷和閉塞,因此VC常大於FVC。

慢阻肺護理

(1)開窗通風,室內定期作空氣消毒如食醋或蒼術薰蒸等;避免煙霧、粉塵的刺激,吸煙者應戒煙;在寒冷季節或氣候驟變時,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預防呼吸道感染。

(2)注意口腔、皮膚清潔,勤洗漱,有輕度口腔感染時,可用生理鹽水於飯後、睡前漱口。

(3)痰多者儘量將痰液咳出,尤其是清晨,不要害怕咳嗽;痰液粘稠者,適當服用祛痰藥或霧化稀釋痰液,老年、體弱者可協作翻身或輕拍背部幫助排痰。

(4)每天有計劃地進行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以不感到疲勞為宜,避免過勞而引起呼吸困難。緩解期加強呼吸運動鍛煉,如腹式呼吸鍛煉,其方法是: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氣時口唇縮攏(成魚口狀),並用手按壓腹部,使氣呼盡,採用深而慢的呼吸,頻率每分8到10次,每日進行數次鍛煉,每次10到20分鐘,長期堅持下去,一般2到3個月可使通氣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