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養護膝關節忌運動突然“加碼”

今年冬天特別冷,雖然進入了狗年春節氣溫已在慢慢回升,卻依然還有冷空氣隨時“回訪”。冬春交匯之際,往往是老老少少膝關節疼痛、所謂“老寒腿”發作之時——老人家退化性的膝關節酸痛腫脹、年輕人“美麗凍人”寒冷刺激下的膝關節疼痛、運動不當帶來的膝關節勞損……如何呵護好您的膝關節,讓它年年“青春十八”,助您健步如飛?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骨關節專家查振剛教授為街坊們帶來了呵護保養膝關節的“秘笈”——呵護關節,尊重關節,相信醫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通訊員張燦城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喬軍偉(除署名外)

健康

利市

呵護好膝關節,尊重你的膝關節,平時適量鍛煉、減少無畏損耗,寒時注意保暖,減少不利因素的刺激;相信醫生的指導,有症狀時及時請醫生評估,合理治療。唯有這樣,才能擁有“年輕”的膝關節,儘量減緩關節退化的進程,在漫長的人生歲月裡健步如飛。

別讓膝關節“未老先衰”

查振剛說,不少人一到天冷或陰雨天氣,感覺到膝蓋酸脹腫痛不舒服,就說是“老寒腿”發作。其實“老寒腿”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的醫學概念,只是對寒冷刺激下膝關節會不適、疼痛症狀的通俗描述,其中很大一部分指向膝關節的炎症。

隨著年齡的增大,膝關節軟骨會慢慢地磨損,產生自然的損耗。失去了軟骨的保護,同時由於磨損碎屑刺激產生繼發性滑膜炎,軟骨下的關節骨頭就會在摩擦過程中發生疼痛、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這便是骨關節炎。而在寒冷天氣,由於血管收縮,血液迴圈不暢,會加劇關節疼痛。

老年人到了一定階段,膝關節開始遇寒痛很可能是身體發出一種信號:關節結構已經出現了退化徵兆,有必要讓關節科醫生及時檢查診斷,評估膝蓋軟骨退化的程度,進行必要的保護。如果發生退變的過程中,放任寒氣加重疼痛,覺得天暖就會好,不予及時處理,症狀會每次來襲就加重一層。雖然作為老年人,關節和其他身體機能一樣進入了退化進程是一種自然規律,但如果不予關注,不予呵護保養,自然是會加速其衰老的進程。

而年輕人的所謂“老寒腿”症狀,很可能只是寒冷刺激下的血管收縮的正常反應,只要對關節進行保暖,症狀就會消失。也有的可能是曾經有過運動損傷,恢復後局部柔韌性降低,這種微小的變化在平時感覺不明顯,但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就會出現局部的牽拉痛感,這是關節周圍的韌帶組織損傷所致。如果年輕時不注意呵護關節,過度地消耗、損耗關節,也會引起關節的提前退化,演變成“未老先衰”。

養護膝關節忌運動突然“加碼”

關節用多了會磨損,保養關節是不是就要減少運動呢?查振剛說,並非如此。人體機能也有“用則進,不用則退”的規律,長時間不運動,韌帶、肌腱、肌肉等功能減弱,更會影響關節的穩定性,更容易導致磨損,如果長期不動,突然又動,關節受傷的風險會更高。所以平時也要有適量的運動來加強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支持作用,從而保護關節,預防關節炎。

總而言之,關節退化是可以早期預防的。而預防的一個原則便是平時適當鍛煉,寒時注意保暖。查振剛提醒,“心血來潮”的過度運動對膝關節的傷害最大。比如平時沒有運動積累,卻為了瘦身等原因突然加碼進行長跑、爬山比賽等,大運動量超過了個人極限。同樣的,長期生活在廣州的年輕人,不像生活在極寒之處的人們有所積累,更不要一到冬天也要“心血來潮”地“反季節”穿著短裝,只為愛美,硬抗寒冷,刺激可能已經有所受損的關節。

這些運動對關節有益

慢跑、散步:跑時收腹提臀,每日步數不要超過6000步。

騎單車:有利於鍛煉肌肉力量,保護關節,但應避免爬陡坡。

乒乓球:跑動活動上身,運動量適度,非常適合老年人。

冬泳:適當游泳對關節很有好處,建議從伏天到冬天循序漸進地鍛煉;有積累的冬泳不會對關節造成寒冷刺激,身上不冷,關節就不冷;下水之前可以先用冷水搓胸腺、關節,搓到相關部位皮膚發紅發熱為止。

這些運動對關節有害

暴走:一天走上兩萬步,絕對傷膝蓋,正常以6000步左右為宜。

爬山:尤其是突然“加碼”的爬山比賽,登坡度陡、階梯多的山道等。

太極拳:半蹲的基礎姿勢容易導致髕骨軟化。

“踹一踹”,“搓一搓”兩個小動作養護關節

球形按摩:取坐位,將雙手疊放至一側膝關節上,旋轉按摩3分鐘,然後換另一側,時間相同,每天3次。

甩腳運動:在無負重的情況下,手扶支撐物,繃直腳掌,兩腳輪流做前後甩動的動作,每次共甩3分鐘,每天5次。

名醫簡介

查振剛,教授,主任醫師,博導,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國醫師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