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大雪之後進補正當時 推薦湯方

老火湯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余燕紅通訊員鄧興華白恬

有句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荔灣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毛湄表示,冬季自然界進入了冬眠狀態,人作為自然界生物的一種,要順應時節,在冬季蓄養生命的活力,在飲食起居上要注意“養藏”,因此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晚起、調節情志、注意保暖。而在飲食上,大雪節氣之後,進補正當時。

毛湄介紹,適宜冬季進補的食材,有羊肉、狗肉、牛肉、雞肉、鵝肉、鴨肉、鱔魚等,藥材適合用紅參、黨參、黃芪、當歸、白術、山藥、枸杞子、靈芝、紅棗等。

進補也不宜過量。她提醒,過補不僅浪費,還會引起其他熱性疾病。冬季要避免寒涼的食物,可能會造成胃寒、胃痛或腹瀉,因此冬季要少吃香蕉、西瓜、雪梨、綠豆等食物。

推薦湯方

●補氣湯:靈芝人參雞湯

材料:取靈芝25克,人參3克(黨參或太子參25克),龍眼肉40克,雞肉150克,薑一片。

做法:雞肉切塊,過水備用,將人參切成薄片,靈芝、龍眼肉洗淨;加淨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放入所有材料,先用大火煮10分鐘,再轉文火煮2鐘頭後調味即可。

適用人群:適合於氣虛體質人群,表現為語聲低微、面色蒼白、氣短懶言、精神不振、體倦乏力、常自汗出等,平素抵抗力弱,病後康復緩慢。

●補血湯: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取當歸30克,生薑60克,羊肉750克,蔥30克,黃酒50毫升。

做法:將羊肉切塊焯水備用;當歸清水洗淨,蔥薑切片備用。羊肉、蔥、黃酒、當歸同放砂煲內,加開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1小時左右,放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適用人群:適用于血虛體質的人群,常表現為神倦乏力、頭暈、心慌、面色發黃無光澤、怕冷、倦怠等。亞健康或健康人群可以當作美容、保健品服用。但合併有口幹口苦、咽喉腫痛及大便幹結等人群慎用。如果食後出現大便幹、小便黃、口幹苦或口中發黏等症狀,則說明體質偏熱或夾有實熱、濕熱,則不能再食用此湯。

●補陰湯:甲魚枸杞地黃湯

材料:取甲魚1只(300克以上者),枸杞子10克,熟地黃15克,生薑1片。

做法:將甲魚宰殺後,去頭、爪、內臟、甲殼,洗淨,切成小方塊,放入瓦鍋內;再放入洗淨的枸杞子、熟地、薑片,加水適量,武火燒開,改用文火燉熬至甲魚肉熟透即成。

適用人群:適合陰虛體質人群,常表現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幹、頭髮、皮膚乾枯等;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補陽湯:鹿茸北芪仙茅雞肉湯

材料:取鹿茸25克,北芪12克,仙茅12克,淫羊藿12克,雞肉150克。

做法:選新鮮雞肉,去皮、去肥膏,放入開水中稍煮,取出,洗淨;鹿茸、北芪、仙茅、淫羊藿分別用水洗淨。再將以上材料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水,燉4~5小時,加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適用人群:適合陽虛體質的人群,常見面色蒼白、體倦嗜臥、畏寒肢冷或有肢體浮腫等;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等。

(《大雪之後,進補正當時》由金羊網為您提供,轉載請注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8713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