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第一批90後的胃已經垮了!90後的胃到底經歷了什麼?

前一段時間,“90後都開始脫髮禿頭”這件事讓所有人都很歡樂。然而一大波90後發現,比日益稀疏的頭髮更讓人笑不出來的,還有他們日漸衰弱的胃。

最近,一篇《第一批90後的胃已經垮了》的文章引得無數人感慨萬千,隨著捂著肚子“哼唧”的次數越來越多,90後發現這才是他們真正的“中年危機”。“茶竟然很好喝,粥也挺舒服……”90後的胃到底經歷了什麼?

年輕人:打一巴掌揉兩揉

不穿秋褲、通宵加班、作息紊亂、不按時吃飯......這些行為是很多90後的真實寫照。他們並非沒有健康的概念,他們眼裡的健康是一種叫做“打一巴掌揉兩揉”的生活“哲學”。

大學生小王把自己的生活概括為“三餐不規律”,“上了大學之後大家都學會了熬夜,不到十二點宿舍基本熄不了燈,餓了少不了宵夜。熬夜的後果是第二天起不來,很多人不吃早飯就來上課了,有的人也只是隨便買點麵包餅乾充饑。同學們的三餐都很隨意,餓了就去吃,不餓就想不起來。”

這樣的情況在90後中並不少見。上班族小楊坦言,剛上班的第一年胃就疼地特別厲害,後來改變了一些不好的習慣症狀才漸漸消失。“首先是因為飲食不規律,有時候因為加班,吃飯的時間不定時,很多時候都是忍著餓在工作。另外就是吃喝不注意,同事聚會經常吃火鍋、酸菜魚這類口味比較重的,我們已經吃不慣太清淡的菜了。”這樣的吃法即使是年輕人也吃不消,後來小楊和一部分同事就出現了腹瀉、胃痛的情況。

90後是怎麼把自己折騰進醫院的?

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沈晨表示,年輕人愛吃辛辣油膩的食物是胃病頻發的主因。這類食物刺激了味覺,卻導致了身體的“濕熱症”,這種症狀會導致舌苔的厚膩,胃口變差,這樣他們就“越渴越吃鹽”,更加偏愛口重的食物,長此以往胃就“受了傷”。有的年輕人是在應酬、聚會中,因為飲酒、抽煙而犯了胃病。另外,90後身處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拼工作、拼生活,在無形的壓力中,他們的心理高壓、睡眠變差、精神緊張,吃宵夜、喝咖啡成為常事,導致了胃的損傷。

今天不開心了就暴飲暴食,哭完了發現肥還是要減的,於是明天就水米不進。今天又開心事和同事燒烤擼串,貪酒兩杯,最後消化不良的時候想起來還是果蔬沙拉,吃面養胃。

90後不是不懂健康,他們的養生邏輯是,從不健康裡挑健康,他們啤酒裡泡枸杞,薯片選黃瓜味,雪糕挑紅棗的,平時掩耳盜鈴地保持“健康”,逢年過節才好理直氣壯地胡吃海喝。他們的胃如果沒啥大毛病,真該謝天謝地。

放縱代價:胃開始變得微妙

目前,13億中國人中有1.2億腸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齡化趨勢明顯。 比較30年前的資料,19-35歲的年輕人胃癌發病率高了一倍。 35歲以下年輕人患胃癌的比例占病患總數的6%-11%,八成胃癌患者發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狀。

如今胃的衰弱,都是平時“作”的後果。看到這些資料,90後不禁驚呼,我們的胃真的已經垮了嗎?他們摸摸自己的日漸隆起的小肚子,陷入了思索,好像近些日子自己的胃真的不如“年輕”的時候聽話了。

有時候只是多盛了一碗米飯,多咽下一塊牛肉,在不恰當的時候喝了一口涼水,一不小心吹了幾分鐘空調,胃裡就開始變得微妙。

沈晨介紹,在她的門診中,90後的胃病病人是有明顯增多,他們常出現的有食管反流、慢性胃炎、胃潰瘍,不過年輕的胃癌病人並沒有那麼多。這些年輕的胃病病人中,有的病人是反復發作的,有的則是突然發病。而且胃病的確已經引起了年輕人的廣泛焦慮,有的人甚至請兩周的病假調養身體。

一些年輕人在不斷的胃痛中就產生了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得了胃癌?其實,胃痛並不與胃癌劃等號。沈晨表示,不能以症狀來進行自我診斷。有時候胃疼的嚴重不一定是胃癌,一點都沒事兒也不代表不會得胃癌,胃痛的年輕人不需要太過焦慮。

但是這些消化道腫瘤的“報警症狀”需要警惕,比如貧血、突然消瘦、大便帶黑血、有遺傳病史或具有一些高危因素,才較一般人高發胃癌。

90後感悟:粥居然喝起來很舒服

在這個95後就開始自稱“老阿姨”的時代,第一批90後更是經常調侃自己“已經老了,要開始養生了”。他們不是心態老了自怨自艾,而是提前垮掉的身體拉響了警報,“收斂一下吧,你的身體經不起折騰了”。

他們發現,從前熱愛的麻辣辛香,濃汁厚味漸漸失去了吸引力,高中的時候來者不拒的“鋼鐵胃”,如今已經招架不住七葷八素的刺激。於是,一批90後也開始學著那些所謂“油膩的”中年人,端起了保溫杯,泡起了枸杞,穿起了秋褲,喝起了熱粥。

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講的,“曾經他對每一款新汽水如數家珍,如今對每種米粥放什麼料門兒清。從前一夏天過去,他桌上攢的雪糕棒都夠搭個金字塔了,現在夏日炎炎還要在小賣部老闆怪異的眼光中訕訕地問:熱飲有嗎?”年齡大了才發現,茶竟然很好喝,粥也挺舒服,好像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沒有那麼難。

90後改如何養胃?

專家建議:

第一要避免外邪侵襲,隨著溫度變化加衣,防止受寒。

第二要注意飲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咖啡濃茶,控制甜食攝入量,推薦吃清淡口感的食物,營養均衡,不要吃得過飽,細嚼慢嚥。

第三,保持心情愉快,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如有焦慮與抑鬱情緒,要及時到專科門診就醫。

最後,要注重身體平時的養護,不要等疾病發生之時才考慮治療,提倡“治未病”,保證每天的大便正常,適當做一些運動,增強體質,做到規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