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崴腳莫慌!記住5個“如果”,快速判斷傷情

外出旅遊,尤其是登山、跳躍時很容易崴腳,如果處理不當,輕者恢復緩慢,影響生活和工作,重者延誤診治,造成關節不穩、軟骨損傷、創傷性關節炎等不可逆的損害。

穿高跟鞋下坡很容易崴腳

崴腳在醫學上稱為踝關節扭傷,是運動和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踝關節容易扭傷與它的結構特點有很大關係。踝關節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由於距骨前寬後窄,所以穿平跟鞋正常行走時,或者勾腳背(足背伸)時,內外踝與距骨前側吻合緊密,穩定性比較好,因此不容易崴腳;而足下踩(蹠屈)時,也就是繃緊腳尖或前腳掌先著地時,內外踝與距骨後方吻合不夠緊密,穩定性也較差。

在高強度的運動中起跳之後腳著地時,或者女性穿高跟鞋下坡或者下臺階時,足剛好處於這種蹠屈姿勢,所以容易發生崴腳。

同時,腳踝扭傷絕大多數都發生在腳外側,即腳呈內翻姿勢。這是因為內踝與距骨的空間比外踝大,並且內踝比外踝短,因此足內翻的角度比足外翻的角度大,加之踝關節外側副韌帶力量較內側弱,所以易於內翻損傷。

學會初步判斷傷情和處理辦法

腳踝扭傷後第一件應該做的事是立即停止運動,並觀察傷情。

★如果足踝還能活動,腫脹、疼痛也不明顯,屬於輕度扭傷,可自行處理。自行處理時需要注意的是,按、揉都是絕對禁止的。立刻用紅花油或雲南白藥等塗抹,貼膏藥等也是不正確的做法。科學的做法是遵循“RICE”原則,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包紮)和Elevation(抬高患肢)。首先,腳踝扭傷後不管程度輕重,應立即停止運動,並盡可能避免患肢行走及負重。其次,傷後48個小時內對患肢冰敷或者冷敷,將腳及踝部浸泡在冷水裡,或者是用毛巾包著冰塊,敷在腫脹的部位,每次約30分鐘,間隔3小時~4小時一次。第三,在受傷的5天~7天,可以使用彈力襪或彈力繃帶予局部加壓。最後,抬高患肢有利於減輕腫脹和疼痛。

★如果當時足踝腫痛並不明顯,只有輕微瘀斑,隔天開始明顯腫脹、疼痛,甚至站立困難,說明可能存在韌帶損傷,屬於中度損傷,應視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是否就醫。

★如果扭傷後足踝立即腫脹起來,而且無法自由活動,局部疼痛明顯,很可能韌帶損傷較為嚴重,甚至有可能已發生骨折或關節脫位,要儘快去醫院處理。

★如果對傷情判斷沒經驗或沒把握,或者感覺傷得較重,應該立即就醫。醫生根據查體判定你是否有骨折,是否有韌帶斷裂。輕者一般會建議做X線檢查,排除骨折。如果考慮有韌帶斷裂和其他損傷,會建議你做MRI檢查。

★如果診斷為內外側副韌帶損傷,關節不松,可以戴護踝或支具4周制動,並遵循“RICE”原則。如果診斷為外側副韌帶斷裂,關節松,應該行“U”型石膏外固定4周制動,並遵循“RICE”原則。4周後再慢慢進行功能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