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血管好不好,握拳30秒就能測出來(附養血管時間表)

提到血管保養,很多人認為這是老年人才會關心的事。但你知道嗎?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以後就加速了,再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不規律、久坐不動,不知不覺中讓血管更為脆弱。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心血管專家,教你一個動作找出血管疾病的蛛絲馬跡,帶你養出健康血管。

受訪專家:

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陳忠

北京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楊偉憲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疼痛科主任 劉長信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專家 沈雁英

一個動作自測血管情況

將手握緊30秒鐘,打開後手掌變白的現象是會馬上消失,還是會保持一段時間?

當握緊拳頭時,手掌的血管會受到壓迫,這會阻斷血液流通,手掌因此會變成白色。手掌打開後,隨著血流的恢復會恢復原來的膚色。

這一過程如果很快完成,表示血管健康、彈性好,血液迴圈正常、末梢神經比較靈敏。

如果需要20秒以上,膚色才能恢復,就要當心是不是存在動脈硬化了。

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常見的血管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加重、發病,在手掌上有可能表現為血管彈性不好、血液迴圈不暢。

血管天敵黑名單

1大魚大肉

三四十歲的人常在外面應酬,餐館裡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製出來,導致血管裡的脂肪越來越多,容易將血管堵塞。

2晝夜顛倒

熬夜時,不止你自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

3吸煙

美國科學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煙20支以上,冠心病風險會增加2~3倍。

4久坐不動

正常人皮膚上每平方毫米約有600根毛細血管,平時只開放100~200根,多運動能讓更多的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

而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個“不定時炸彈”,還會影響到毛細血管供血,並且隨時可能被引爆。

5高血壓、糖尿病

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病變,血糖高的人,腦卒中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6壞心情

瑞士專家最近證實,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最佳血管養護時間表

保養血管並非難事,但首先要知道它到底最喜歡哪些生活習慣。

早上8:00,喝杯豆漿

豆漿是很好的豆類製品,富含身體不可或缺的植物蛋白、大豆異黃酮等。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對延緩衰老、應對更年期、預防動脈硬化、保護心腦非常有益。

上午10:30,起身活動

久坐會減緩機體新陳代謝速度,一些物質消耗不掉,便會在血管壁沉積下來。10:30處於上午工作時間的中段,此時活動10分鐘可以放鬆情緒、減輕久坐的影響。

專家提倡,如果可以的話,盡可能每坐1小時起來活動10分鐘,眺望遠方、拉伸四肢、散步等舒緩運動均可。

中午12:00,攝入多彩蔬菜

不同顏色的蔬菜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且含量不同,攝入蔬菜的種類越多,吸收的營養越全面。

蔬菜中含有機體不能合成的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有利於抗氧化、排出腸道垃圾,保持血管彈性。

下午15:00,吃個蘋果

富含果膠、果酸、維生素C的蘋果常被稱作“全科醫生”。其中,果膠號稱“血管清道夫”,可減少肝臟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脂質沉積、維持血管彈性。

傍晚17:30,步行回家

運動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不斷更新細胞,有助增加血管的粗度和彈性,使小血管的數量增加。

建議少開車,儘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下班時間比較寬鬆時,可提前兩站下車,步行回家,增加鍛煉量。“百練不如一走”,步行是最好的運動。

晚上19:00,喝碗雜糧粥

五穀雜糧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利於控制餐後血糖和膽固醇水準,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喝粥時,搭配木耳、海帶、芹菜、香菇等,保健血管效果更佳。▲(生命時報記者 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