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結核菌生存的三大“殺手鐧”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 (劉映)近期,一種古老疾病黃熱病的流行引發廣泛關注。結核菌,也是一種古老的病菌,至少4000年前就已侵入人體,至今仍在和人類的免疫系統做鬥爭。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要由結核菌導致的肺結核,目前發病情況如何,如何進行防控呢?據專家介紹,肺結核作為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對結核菌普遍易感,如果對結核病不進行徹底治療,除危及生命外,還會傳染很多人,這也是為何這麼多年結核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頑強抵抗,結核菌依賴三大“殺手鐧”

據介紹,和人類鬥爭數千年的結核菌,有著頑強的抵抗力,包括生存時間和存在方式。總結來講,結核菌依賴三大“殺手鐧”:一是“空降”,即只要有病人在,只要有咳嗽,就會把結核菌排到空氣中。所以要預防的話,一定要帶專業的口罩;二是“裝死”,這也解釋了為何全球還有很多潛在的結核病人。當人體體質較強的時候,它就“休眠”,跟人體一起待著。當人體體質下降、身體變弱的時候,它就開始大量繁殖;三是“反覆運算”,比如結核菌在6個月內就要殺死它,如果沒殺死,它就會變得更強大,就會“反覆運算”。通過這三種生物衍變的技能,結核菌和人類的免疫系統鬥爭了這麼多年,所以越來越強。

資料顯示,作為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算的結核病發病情況(2014年),中國的新發病人數約為93萬。患病特點呈現多種現象,如分佈不平衡,男性高於女性,隨年齡增加而升高,農村地區高於城鎮,西部地區高於中部和東部地區,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結核病在貧困地區的情況比較重的特點。

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都可以把結核菌從呼吸道傳出。專家表示,只要和結核菌傳染源在一起,就有可能被感染,被感染後就有可能會發病,結核病發病率雖然每年都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比較慢。學生群體、外來務工人員,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群等,都是結核病的高發人群。

耐多藥結核病防控形勢更嚴峻

當下,比結核病更為嚴峻的是全球耐藥結核病(MDR-TB)疫情。

我國是全球耐藥結核病疫情較高的國家之一,資料顯示,2014年全年新發耐多藥結核病患者48萬,中國是5.2萬人,居全球第二位。不論是治療時間,還是治療費用,耐藥結核病尤其是耐多藥結核病,已成為結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挑戰之一。

我國對結核病的防治很重視,並依法防治結核病。首先是《傳染病防治法》,1989年第一次出臺,到2004年做了第一次修訂。2015年底,國家衛計委發佈了《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規範》,於2016年1月1日開始施行。“這裡面要求傳染病報告必須有有效的證件號碼,原來的身份證號碼不是必填項,會有重報現象。和結核特別相關的還有《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全國各地結核病防治規劃(2011—2015)》等,這些都是依法依規防治結核病的依據。

肺結核的診療病要歸口管理,由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負責診斷和治療,其他醫療衛生機構要對發現的肺結核和疑似肺結核患者進行醫院提供報告和轉診。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任務是把肺結核的可疑症狀者推薦到定點醫療機構,疑似患者轉診到定點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則主要是負責轄區內的規劃管理,特別是疫情監測、培訓、健康教育、督導評價等,由這三類機構共同為結核病患者提供服務。

結核病國家免費治療,耐多藥防治更“艱難”

對於結核病患者來說,早發現早治療是最好的預防。在此前提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尤為重要,要通過健康教育使公眾知道結核病的預防措施,如何避免感染。

專家指出,早發現早治療,同時也是控制傳播源,廣義上也是一種預防。因此,以患者為中心,首先是發現,如果是一般結核病人,真正危險的是不知道身邊有結核病人,真正發現是一個病人,吃一個月以上的病人,其傳染性就大大降低了,因為藥物的殺菌力很厲害。為什麼在戶外傳染性會低些?因為任何傳染病有一個數量的效應,在戶外被稀釋以後,這種感染幾率就會小很多。此外,傳播在於交織,最主要的是戴口罩,如果病人已經治療過,平時他戴普通的口罩就行,咳嗽也不會直噴出來,做到這三點,防護一般就沒有問題。

國家對肺結核的免費政策包括診斷時免費的痰塗片檢查和拍胸片,以及病人在治療過程當中為其提供免費的一線抗結核藥品。在治療過程中,還會提供定期的隨訪查痰以及服藥管理。而如果成了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話,就會花四五萬元,比較貴,還沒有免費,因而耐多藥結核病的防治更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