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被“遺忘”的國醫節:學學國醫大師們的養生招

你知道3月17日是中國國醫節嗎?曾有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人其實並不知道這個節日。國醫節的來源於1929年3月17日,全國281名醫藥團體代表在上海集會,強烈反對國民黨政府衛生機構主管余雲岫等人要求廢止中醫的議案。為紀念抗議的勝利,醫學界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2009年6月19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京聯合舉辦首屆“國醫大師”表彰暨座談會。30位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包括民族醫藥)的老專家獲得了“國醫大師”榮譽稱號。2013年11月12日上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局機關新聞發佈廳召開“第二屆國醫大師評選啟動”新聞發佈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共同組織第二屆“國醫大師”評選活動,在全國衛生和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等機構從事中醫中藥工作的人員範圍內,評選30名“國醫大師”,均為我國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名醫名家。

在國醫節,學學國醫大師們的養生方法吧!

路志正:三分治病七分養

不是每個冠心病患者都要活血化瘀

20世紀70年代,我很多同事都在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療心臟病,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只要心臟病就用活血化瘀,有點矯枉過正。中醫治病講求辨證施治,一味地“活血化瘀”致使有些病的療效不理想。

1991年6月,我治療過一位李姓病人自述已經陣發性胸悶、胸痛5年,加重1個月,曾經在阜外醫院被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之前服用異山梨酯(消心痛)、硝苯地平(心痛定)治療,效果不錯。但是最近胸痛加重,這些藥物已不能控制。尤其是每逢陰雨天更為難熬,一天常能發作3~4次,休息後也不能減輕,必須服用硝酸甘油才能緩解。我發現舌質暗淡,舌體較胖且有齒痕,舌苔白厚膩。結合他伴有的肢體沉重、頭部昏沉、口部黏膩等症狀,我判定這病屬於中醫上的胸痹,是由濕濁痹阻引起的。

中醫認為體內水液代謝異常,極易引起濕濁蓄積。就像下雨前,空氣濕度高,氣壓就低,各種氣的流動像是停頓了一樣。濕濁蘊結在胸口,導致胸中的陽氣無法舒展,血液運行遲緩了就會胸悶氣短。陰雨天,外界的濕氣也重,更會加重病情。

水濕的運化主要是由脾完成的。所以針對這個病人的治療要醒脾化濕,我用了三仁湯化裁組方。7劑後症狀大減,再進10劑後患者周身舒適,胸部憋悶疼痛減輕,之後藥方稍加調理,病人的胸痛消失,其他症狀也沒有了。

中醫把致病的外因歸結為風、寒、暑、濕、燥、火六大類。現代人多處居室內,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受其他五類外邪入侵的機會大減。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瘀積體內。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殊不知久而久之,外則損及體表的衛氣,內則寒傷脾胃之陽,導致功能減退,而濕邪獨留,阻遏心之陽氣,誘發冠心病。

這類病人可用三仁粥來調理,也可試試藿荷蔻仁鯽魚湯。鯽魚能平降胃氣,調和脾胃;藿香梗和荷梗配合,能夠調理氣機升降,很好地達到祛濕效果。再配上白蔻仁和竹葉,對於濕濁蘊結型的冠心病非常有益。

四個信號暴露身體濕重

起床後身體疲勞——濕性重濁:有的人起床後覺得特別票,頭上像有東西裹著一樣,整個人沒精氣神。就像一件濕漉漉的衣服裹在身上,讓人懶得動彈。這種人容易出現排泄物和分泌物穢濁不清,比如女性的白帶是正常生理現象,如果發生了性狀的改變,就屬於穢濁不清。

便完不爽,大便沖不淨,小便淋漓不盡——濕性黏滯:有的人清晨答辯後,發現大便黏,不容易擦乾淨,別人用一兩張紙就行,他得用三四張,而且有可能沖一次水還沖不乾淨,這些就是濕性粘滯在症狀上的表現。濕性黏滯還體現在病程上的纏綿性,患病時間比較綿長,病情膠著難解,反反復複不易除根。

下肢容易水腫——濕性趨下:《黃帝內經》中說:“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濕的特性跟水相似,都是往下走的,所以濕邪容易侵襲腰以下的部位。比如水腫就多以下肢比較明顯,風濕性關節炎也以膝關節、踝關節的腫痛比較常見。如果濕病患者走路或上下樓梯都提不起腳,就要重用除濕之藥了。

面色淡白,精力不濟——濕為陰邪,易傷陽氣:濕為陰邪,容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陽氣在人體內是一種開拓性的存在,如果阻滯了它的前行,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如果濕邪困住了肌表的經絡,肢體就會困重、懶動。那些特別喜歡宅在家裡不想動的人,就極有可能是體內濕氣太重。

陸廣莘:養生小方法,成就大健康

勤動腿,勤動嘴,勤動腦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直到現在陸老下樓還是跳躍式的,上樓兩步一跨,這主要是平日勤動腿的功勞。其次是勤動嘴,咀嚼不僅可以延緩嘴的退化,還能降血脂、降血糖。延緩衰老,維護身心健康,最重要的還是勤動腦。

保健常備“四丸”

至於保健品,陸老只用補中益氣丸、加味逍遙丸、防風通聖丸和六味地黃丸。其中前兩丸一個補中益氣、一個疏肝理氣,合在一起可以抗抑鬱,一個星期吃兩次;防風通聖丸可表裡雙解,對感冒、咳嗽、皮膚過敏等有療效,平時吃一吃可防病;六味地黃丸,感到腎陰不足的時候才吃。

鍛煉趁年輕,年老別拼命

陸老認為,人年輕的時候要鍛煉,高夀老人鍛煉沒意義,活動活動就可以了。他本身是1952年北大足球隊的,每天的運動量都非常強,這對後半輩子的健康有很大作用。後來,他上了年紀,就不再拼命鍛煉了,只是堅持每天健步走一段路,他經常對人說:“老了反而不要鍛煉太多,老人骨頭不靈了。”

鄧鐵濤:注重午間養生法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一日起居十分規律。每天早上起床,他先是靜坐、做50個呼吸吐納自我保健按摩,喝一杯熱開水或花茶,再打一會八段錦;早餐後他會練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氣功,然後讀書、看報、練書法、寫文章等,到中午(11:00~12:00)時,他會饒樓散步10圈;午餐後看看報紙,然後午睡(1:30~3:00),讀書、看報、寫文章等,傍晚打太極拳;晚餐後,看會兒電視,到21:00開始洗澡(冷熱水交替),之後鄧老會做30分鐘氣功、看看書,23:00之前準時睡覺。

在他規律的起居中,我們可以注意到,鄧老經常會在午間下樓圍著社區空地慢慢踱步,走上10來圈,直至身上微微出汗、渾身溫暖舒坦才回家。他稱這種方法為“午間散步采陽養生法”。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正午是一天中自然界陽氣最盛的時候,人體內的陽氣跟自然界一樣達到相對旺盛的狀態,選擇這個時候背部朝陽散散步,可進一步提升體內的陽氣,從而起到采陽補腎的作用。

不少老年人身體虛弱,怕冷、疲勞、腰膝酸軟冷痛、氣短乏力、夜尿多。這跟體內腎陽不足有關。有上述症狀的中老年人及陽虛體質者,甚至是經常感到精力不濟、經常無精打采愛打瞌睡的年輕人,不妨學一學鄧老的“午間散步采陽養生法”。

顏正華:養好腎更長壽

96歲高齡的國醫大師顏正華也有自己的長壽養生秘訣:“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運動鍛煉、適當服用保健品。”顏老說,“飲食有節”指的是飲食要有節制,不亂吃、不吃飽,粗糧、細糧都要吃,30%葷70%素;“起居有常”說的是生活要有規律,每晚10點左右入睡,早上6點左右起床;“勞逸結合”就是工作和休息相結合。運動鍛煉就是成為一種習慣,用顏老自己的話說,“運動鍛煉特別重要,生命在於運動真是一點沒錯。”

顏正華認為“可以讓養腎成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種習慣,在日常的飲食、運動、情志、志居當中輕鬆實現養腎,才符合現代的養生理念和潮流,做到了以上這些可以延緩衰老、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