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普天同慶鬧十五,這三類人卻要對元宵說“不”!

正月十五,我國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都有吃元宵或者湯圓的習俗。軟滑香糯的元宵象徵著一家人在新的一年裡團團圓圓,闔家幸福。但是,元宵雖好也不能多吃,而且要科學食用。

元宵營養豐富,其主要成分糯米粉就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核黃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營養元素。其中維生素B1含量尤其豐富。同時它的常規餡料主要以果料和乾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營養價值就“更上一層樓”了。中醫將元宵視為可補虛、調血、健脾、開胃之物。糯米雖然可以開胃,但其質地細膩,不宜被腸胃消化。

尤其是下面三類人吃元宵要注意。

1.胃腸功能不好、患有糖尿病、潰瘍病、慢性胰腺炎、膽囊炎的人,要儘量少吃,元宵的高油脂、高糖、不宜被腸胃消化的特性往往會對以上這些病人產生不利影響。

2.老年人多有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等情況,而且吞咽反射功能也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造成窒息,所以老年人吃元宵一定要少食而且要細嚼慢嚥。

3.嬰幼兒不宜吃元宵。由於糯米比較黏,1歲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將元宵黏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歲~2歲的孩子不容易嚼碎元宵餡中的果仁等。另外,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時也不能一口將整個元宵吃下,以防不測。

除了以上這些應注意的人群,

其他人吃元宵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宜當早餐長期吃。

元宵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卻缺乏營養素,除了熱量和糖外並沒有太多其他營養。這樣的食品首先不適合長期當早餐吃。此外,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的,而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外皮部分都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湯圓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而導致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2.不宜當作正餐吃。

在吃元宵、湯圓的同時,儘量不要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說,吃三個元宵或湯圓就要減去半兩(25克)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湯圓。一些胃腸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後就會出現泛酸、燒心等胃食管反流問題,因此元宵不能吃得太飽,吃完後也不要馬上就躺著,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所以,元宵不宜當正餐,可在上午10點或者下午加餐的時候吃,但每次吃個一兩個即可。吃元宵時不妨搭配點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陳皮、生蘿蔔等。我國歷代就有用蘿蔔治療食積、消化不良等症的記載。

3.喝元宵湯促消化。

元宵湯可並非一般的湯。糯米中雖然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但現在由於穀類精加工,B族維生素損失較多,元宵在加工過程中,糯米經過浸泡、碾磨等,維生素B1進一步耗損,且維生素B1易溶于水,很容易流失到湯中,因此吃了元宵、湯圓最好再喝些湯,這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不過喝湯一定要注意別在湯裡再加糖。如果吃的是鹹湯圓,可以在湯裡放些小蝦米及蔬菜,補充營養,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調味料。

心臟病人遇上元宵節 想吃就吃

又是一年春來到,張燈結綵元宵鬧。跟往常一樣,公號開始推送各種健康科普文章,其中不少是告誡心血管病人不宜多吃湯圓和元宵的。但我想說的是,想吃就吃吧。

為啥心臟病人要提防元宵和湯圓呢?

其實說起來有些牽強。湯圓或元宵都是皮兒加上芯兒,外皮是糯米做的,芯兒是各種餡兒,不外乎豆沙、糖、芝麻、花生、核桃、肉等。說到對健康的影響,不外乎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對於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兒童等,吃多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礙,其實這些與有沒有心臟病並無太大關係。由於心臟病高發於老年人、長期吃心臟病藥物有可能影響消化功能、心功能不全會導致胃腸道瘀血等原因,所以心臟病人吃元宵需要注意。

湯圓的餡兒中油脂含量均較高,對高脂血症、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病人不利;餡兒中的糖含量過高,吃多了也會使伴有糖尿病的心臟病患者血糖升高等。但總的來說,想吃就吃,一年就一個元宵節,偶爾過一下嘴癮無可厚非,只是控制總量即可。

除了吃元宵外,

心臟病患者元宵節期間最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血壓要穩定。

此時雖然南方已是春暖花開,但北方依然寒風凜冽,這恰恰是血壓最不容易穩定的時節,因此要加強監測,及時加減藥物。飲食需要清淡,適度增加鍛煉,按時作息。

2.按時吃藥。

每逢年節,經常有人忘記吃藥,本來挺穩定的病情可能一下子加重,甚至住院治療。因此,再喜慶、再高興,也別忘記按時服藥。

3.情緒要穩定。

過了元宵夜“過年模式”就該徹底結束了,不能放肆地熬夜打牌、狂歡,心該往回收一收了,尤其是自己的情緒要儘快調整回常態,保持穩定。

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