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週末講壇】若想不被腫瘤盯上,你該這麼吃(文字+視頻)

都說“口腹之欲”,似乎嘴上吃得香,肚子一定喜歡,可天津市腫瘤醫院營養科王昆教授卻認為“越是好吃的,你的胃腸道可能越不喜歡”。今天是“世界癌症日”,我們邀請幾位專家談談怎麼從吃入手,保護消化道,遠離多種腫瘤。

要給胃腸道選擇的機會

有兩個小朋友在聊天,一個問:“為什麼大人從來不挑食?”另一個說:“笨蛋,不喜歡吃的他們從來就不會買。”這雖然是個笑話,但生活中,我們的胃腸道就像這兩個小朋友一樣無奈又可憐,雖然它們也有自己的喜好,但如果你不吃,胃腸道根本沒得選擇,甚至連抗議的機會都沒有。

和胃腸道的喜好相比,嘴巴屬於“重口味”,油炸的、高鹽高糖、味道鮮美的都是嘴巴喜歡的,而人們選擇食物的時候基本都是“聽嘴巴的話”。這樣一來,胃腸道不僅要消耗更多的精力消化過量的鹽、油、糖,還找不到身體需要的營養素,結果是標準的“費力不討好”。

所以,簡單的做法是仔細看看自己的食譜,如果偏油、偏甜、偏鹹都要做相應的調整。其次,到超市買菜別只看喜歡吃的和習慣吃的,看著眼生的、不感興趣的也要盡可能兼顧。精米精面要吃,營養豐富的粗糧、豆子等種子類食物更要放在自己的食譜中。注意吃豆子的時候要煮熟煮爛或打碎,以免胃腸道負擔太重。

要給腸道菌群配“幫手”

被稱為人體第二大腦的腸道菌群很多人都聽說過,在胃腸道消化吸收食物的過程中,龐大的腸道菌群是非常重要的參與者,因此近些年補充益生菌已經深入人心。營養專家提醒我們,要想給益生菌營造良好的環境,讓益生菌長得壯壯的,我們需要補充更多的可溶性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大類,前者多存在於芹菜、萵筍等蔬菜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是胃腸道喜歡的食物。可溶性膳食纖維多存在於燕麥、山芋、菊苣根中,它的最大優勢是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增加益生菌的比例。不僅如此,可溶性膳食纖維還能在腸道內形成一層保護膜,避免腸道內炎症發生,降低發生腸道腫瘤的風險。因此,可溶性膳食纖維更是胃腸道的最愛,是人們通過飲食給胃腸道提供幫助的方法之一。

要讓胃腸道定期休假

每個人都盼著春節、盼著寒暑假,因為我們需要休息。同樣的胃腸道也需要休養生息。胃腸道裡面的黏膜細胞每隔幾天就要更新換代,以便修復受損的部位。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修復的過程需要在人睡覺的時候進行。所以要想保護胃腸道,讓它們永葆青春:

首先要保證自己有充足規律的睡眠。

其次,要戒掉夜宵。

否則肚子吃得鼓鼓的,自己睡得七葷八素,胃腸道卻要加班加點地幹活,剛剛消化了這一頓,下一頓飯又來了。這樣的“連軸轉”就算你有個鐵胃也會吃不消的。

所以,保證自己的睡眠,也要給胃腸道休息的機會。

醫生常說有些病甚至很可怕的腫瘤是吃出來的,這些話真的不是聳人聽聞,不信請看小視頻,尤其是專家談怎麼防腫瘤,一定要專心聽。

胰腺喜歡“窮日子”

胰腺是我們身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平時它負責分泌胰島素和各種消化酶,幫助人們消化食物。當人們持久攝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飲食,胰腺就需要相應的分泌更多胰液。如果胰腺出現過勞狀態,就可能誘發胰腺癌。胰腺癌因為不易治療,常被稱為“癌王”。它與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肉食攝入過多、吸煙酗酒、肥胖等不良因素密切相關。

大腸不願“油光滿面”

高動物脂肪飲食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素。很多致癌物質都是脂溶性的,即它們可溶解於脂肪中。因此,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另外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後者對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中,可能誘發腫瘤細胞的產生,導致大腸癌。

食管害怕“蒸桑拿”

食道腔最裡面的一層是黏膜上皮層,既薄又軟,它直接同食物接觸,很容易受到食物的刺激。過於熱燙、過於粗糙的食物都會使黏膜上皮發生破損、潰爛、出血等病變。如果反復“受傷”、不斷修復,黏膜上皮層會出現一些在形態、功能不正常的“異形性”細胞,甚至走向癌變。

文/健康報記者 鄭穎璠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