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再親的人也會傷心!大過年的,就不能跟家人好好說話嗎?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和家人團圓的日子,但是很多人和父母、親戚相處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出現衝突,爭吵後又陷入傷害親人的自責……

我們為什麼總是不能跟家人好好說話?

我們的耐心去哪了?

經常聽到很多人說,我們是“戴著面具”去工作,回到家裡摘下面具。走出家門,戴上愉快和善的面容對待身邊的人,甚至是陌生的人;回到家裡,面具摘下來了,笑容也沒了,表情恢復到了平淡,有時可能還會對親人發些小脾氣。似乎,友善的面具是給別人的,而留給親人的是真實的自己。

以下場景你是否熟悉?

場景一:當你正和同事們熱聊工作時,孩子突然來電話問什麼時候回家,或者老媽來了兩次電話叮囑你早點回家吃飯。你對著電話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忙著呢”。

場景二:你正沉浸在手機裡,老爸拿報紙和你講今天看到的一則新聞,你頭也沒抬不耐煩地說:“行了行了,我正忙著呢”;要不就是嘴裡答應著“嗯,嗯”,其實壓根兒沒聽見老爸說什麼。

類似場景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當你身在其中,並不能夠發覺到它的存在,然而當你作為旁觀者來看,會有很多感觸。

你可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和親人這樣交流了,可能會認為這樣很平常,“都是親人,不用在乎什麼繁文縟節!”

但實際上,你已經在不自覺中傷害了他們!

這樣的言語和態度會讓他們非常傷心,莫名的落寞和傷心會湧上心頭。親人往往不會給你任何負面的回饋,因為他們會給自己一個“你確實很忙”的理由,然後默默走開。在他們心中,你非常重要,你開不開心是他們最在意的。

很多人會說,“我也知道這樣不好,可不知怎麼回事,每次家人來電話,或者回到家裡,那種不耐煩好像已經成了習慣,不好聽的話順口就出來了”。

意識到這個問題,

就是改變的開始!

今年春節,

別再讓親人因為自己的言語和態度而受傷!

請你: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多傾聽父母的想法。

如果我們的父母在很多事情上跟我們的想法不一致,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容許他們的想法跟我們不一樣呢?舉個例子。比如你爸爸一直“逼”你考公務員,而你並不喜歡公務員的這份工作,所以每次說到這個問題,都會不歡而散。

太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急著解釋自己的價值觀,急著讓我們的父母理解我們的觀點和立場,卻忘了就像我們的觀點和立場一樣,父母的觀點和立場,也許並不需要被我們徹底地認可和貫徹,也許他們需要的,只是被我們聽到,被我們看到,被我們瞭解到。

記住:善待親人是善待你自己。

我們和親人間有著無法割捨的血脈聯結,內心裡那個不論是脆弱的還是堅強的自我都有著親人的影子。所以當我們對親人失去耐心時,其實也是對自己不夠耐心。所以善待親人就是善待我們自己,接納自己才會減少煩惱。

良好的溝通是化解矛盾所必備的。和親人們在一起時,可以講講工作中有意思的事情,也可以說說孩子和親人之間好玩的事情。在家裡笑聲多一些,我們在外的工作會更順利一些。

這個春節,

從傾聽父母開始!

拿出對陌生人一半的耐心給親人,

讓心更貼近,

讓家更溫暖!

覺得不錯,底部隨手點贊喲↓↓

本文參考資料:健康時報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內容合作請致電: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編輯:王真